列宁说:“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意识
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必然性’的奴隶。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
依赖于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意识而起着作用的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1)为什么说“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我们成为‘盲目必然性’的奴隶”?
(2)“自然界的主人”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材料一:在西藏,信教者家中几乎都设有小经堂和佛龛,处处可见从事宗教活动的信教群众和悬挂着的经幡。宗教的各种活动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尊重。
材料二:对于我国穆斯林的朝觐,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了各种服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赴麦加朝觐的穆斯林有4万多人。
材料三:在我国,境外敌对势力还在利用宗教进行破坏活动,向我国非法运进宗教印刷品;有的宗教职业人员入境后,发展教徒,搞地下宗教势力;有的地方还设传道点,私办经文学校,甚至干预教育和婚姻。这些都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取缔和制裁。
请用我国宗教政策的有关内容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说明。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自身思想建设。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全党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认真总结党执政的历史经验,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切实解决党的执政能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结合材料上述材料回答:
(1)新时期为什么要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
(3)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达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在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的隆重集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我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切实把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为什么我们必须切实坚持好、完善好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自上世纪末以来,不少国家民族纷争,甚至导致国家分裂,而我国却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请简要说明我国能够建立和巩固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因。
“十一五”规划纲要从开始部署起草至草案公布历时两年有余,国家首次招标课题,总理亲任起草组组长,多名常委赴基层调研,四次研讨会建言献策。
(1)反映民意,集中民智。2003年7月,国家发改委首次对“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进行公开招标。在起草过程中,国家发改委首开先河,对部分课题予以招标“向民间买思想”,成立了“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办公室,在网站上开设“‘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专栏,向社会公布电子信箱(ghxc@ndrc.gov.cn),并成立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进行咨询论证。
(2)中共领导,多党合作。2005年2月16日,“十一五”规划建议起草组建立,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任组长。
2005年7月底,中央办公厅下发通知,就建议征求意见稿在100多个单位、部分党内老同志和党的十六大代表中广泛征求意见。
7月26日,中南海怀仁堂,胡锦涛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制定和落实“十一五”规划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2005年10月11日15时07分,在人民大会堂,“十一五”规划建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审议通过。
(3)2006年2月6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再次主持召开了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学者座谈会,征求对“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2006年3月5日,“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3月14日,大会表决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
结合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为什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议?纲要草案是由国务院组织起草的,为什么要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2)“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制定、审议和通过的过程体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什么组织和活动原则?其含义是什么?是如何体现的?
(3)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
(4)请全国人民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有什么政治意义?
(5)结合“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制定过程,并综合前4问,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请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