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地,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
C.认识事物必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
D.联系是随意的 |
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从事文化创造。这表明教育
①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已成为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 ④是人类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A.②③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家训文化在敬奉祖宗、教育子孙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近年来,家训文化传承“以德育人”功能的同时,注入了培育时代道德风尚的新内涵。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③文化继承应承袭传统文化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东西方两大绘画体系,犹如两座高峰,各有自己的最高成就。这二者之间,尽可互取所长,以为两峰增加高度和阔度,这是十分必要的。”这一观点认为
①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 ②文化交流和借鉴总能融汇出新文化
③文化交流和借鉴能够促进文化发展 ④文化差异成为文化交流的主要障碍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民工潮”是先进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的重要渠道。这种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
A.人口迁徙 | B.商业贸易 | C.思想运动 | D.外出旅游 |
我国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多宗教、历史悠久,多种文明交流融合,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民族文化
①共同熔铸中华文化,特色消融 ②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个民族的特性
③中华文化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④见证中华文化多样性,显示中华文化包容性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