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新世纪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永恒主题的主要内容之一。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会由于人为地破坏生物圈引起毁灭人类自身及其他一切生命形式的大灾难而无法生存。这一认识表明(  )
①意识能够指导人们的行动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②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效果 ③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④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正确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随着能源消耗的剧增,科学家们都在竭力发现、制造新的能源,世界各国政府也都纷纷投入到新能源的发掘之中。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有关专家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到2050年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油气供应不足,需求不断扩大,进口将成为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供应渠道。材料中有关专家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010年10月6日,“嫦娥二号”顺利抵达环月轨道。从“嫦娥一号”试验成功到本次探月成功及将来要进行的探月活动表明

A.意识能直接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规律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D.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温家宝总理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中国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并且强调中国政府确定这一目标不附加任何条件,也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这表明

A.我国坚持和平共处原则 B.我国牺牲本国利益顾全大局
C.我国是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国家 D.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2010年11月11-12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和世界经济可能再次探底的风险,让各国最终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确保世界经济持续复苏的方向性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这表明

A.各国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B.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C.他国的利益就是本国的利益 D.共同利益是外交活动的出发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