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
材料二 某河段地区图及图中M地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前后冬春季节的有关实验资料。
图4一9
|
土壤水分 |
土壤空气 |
土壤有机质 |
大气悬浮物 |
大气水分 |
实施前 |
6.3% |
25.5% |
0.7% |
14.6% |
18.6% |
实施后 |
23.5% |
16.7% |
3.2% |
3.4% |
34.5% |
(l)M所在地形区是________,其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数据,概括M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法”后,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哪些改善?
(3)M地推广“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缓解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积极作用?
(10分)地理—自然灾害
材料一:2010年8月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滑坡泥石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回水使舟曲县城部分被淹,电力、交通、通讯中断。截至8月16日,灾害共造成1254人遇难,490人失踪,4.7万人受灾。此前舟曲也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并在暴雨前有长时间的干旱。
材料二:图为“泥石流示意图”及“泥石流逃生示意图”。
(1)2010年8月8日凌晨,甘肃省舟曲县发生重大泥石流灾害,简要分析此次泥石流发生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分析,当泥石流发生时,在泥石流的流经区和堆积区的游客,应该如何正确逃生。(2分)
(10分)地理—自然灾害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4分)
(2)分析②、②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自然原因。(4分)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使用哪种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作为监测手段。(2分)
图是“太湖平原某大城市平面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明显受因素的影响。
(2)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化的表现为,吸引大批乡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3)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拟在图示地区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大型超级市场、蔬菜基地。请分析其选址的条件。
①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有利条件:、。
②拟建大型超级市场的有利条件:、。
③拟建蔬菜基地的条件:、、。
(4)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化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
读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的城市布局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①②③④⑤⑥⑦处进行工业布局,正确选择是:
(1)大型商场宜布局在处,原因是
(2)钢铁厂宜布局在处,原因是
(3)炼油厂宜布局在处,原因是
(4)电视机装配厂处,原因是
(5)污水处理厂宜布局在处,原因是
(6)机械厂宜布局在处,原因是
读框架图,完成下列要问题。
(1)在图中①②③处填上相应的全球性环境问题:①、②、③
(2)将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进行归类,属于环境污染的有、;属于生态破坏的有、等。
(3)下列做法或主张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双选)
A.增加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粮食产量 |
B.倡导免用一次性用品,节约资源,减少排放 |
C.鼓励购买私家车,带动汽车产业发展 |
D.内蒙古草原实行划区轮牧,保护草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