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
A.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得到普遍的认可 | B.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 |
C.国际金融的发展 | D.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运作 |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被迫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云贵川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主要强调( )
A.国民大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革命热情 |
B.土地革命调动各阶层人民积极性 |
C.日本侵华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觉醒 |
D.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 |
观察并分析下表,从表中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2年)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
年代 |
阵亡人数(人) |
年代 |
阵亡人数(人) |
1937 |
125 130 |
1940 |
339 530 |
1938 |
249 213 |
1941 |
144 951 |
1939 |
169 562 |
1942 |
87 719 |
——据《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三期
A.国民党军队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B.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力量
D.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最根本保证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
B.坚持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
C.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
D.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提出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1923年6月《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提出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党的方针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内政治形势发生变化 |
B.严格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 |
C.孙中山同意与中共合作 |
D.认识到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
“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该条文实质上()
A.反映了政府尊重民意 | B.抵制了列强侵略活动 |
C.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 D.维护了中外友好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