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汉代的张骞,唐朝的玄奘、鉴真,明朝的郑和,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在世界也广受敬仰。这主要是因为他们(  )

A.为发展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
B.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C.对促进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D.都是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竞争性

孔子对不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这 体现了

A.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每年3月28日20时30分到21时30分,全球24个时区的2000余座城镇以熄灯一小时的方式“接力”参加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人们通过“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因为
①环境的人为恶化有一个从逐渐量变到根本质变的演变过程
②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不可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③环境的改变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④环境的改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诸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