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

1.与图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
| A. |
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 |
B. |
花岗岩、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作用 |
C. |
大理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 |
D. |
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 |
2.该地区成为著名旅游地的优势在于()
| A. |
地处热带,风景优美,环境承载量大 |
B. |
景观具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季节特点 |
C. |
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 |
D. |
水陆交通通达性好,旅游地吸引半径大 |
3.与图示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相同的地区是()
| A. |
西欧平原 |
B. |
湄公河三角洲 |
C. |
五大湖沿岸 |
D. |
墨累-达令盆地 |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回答下题。
| 东部季风区 |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
青藏高寒区 |
|
| 地形和地势 |
平原丘陵/海拔较低 |
高原山地 |
高原 |
| 气候 |
季风气候 |
大陆性 气候 |
高寒气候 |
| 水文特征 |
外流河 |
内流河 |
多冰川 |
| 植被和土壤 |
温带森林/黑土、褐土、红壤 |
草原发育下的土壤 |
冻土 |
| 区域内部差异形 成的主导因素 |
① |
② |
海拔高度 |
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A.地形、热量 | B.热量、水分 |
| C.水分、热量 | D.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
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
| 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
| C.热带气旋的形成 |
| 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①降水丰富 ②热量充足 ③光照充足 ④气温日较差大 ⑤气温年较差大 ⑥灌溉水源充足
|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 C.③④⑥ | D.③④ |
青藏高寒区相对于东部季风区光照充足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 | B.地势 |
| C.内陆 | D.昼夜长短 |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下题。
图中气压带代表()
| A.赤道低气压带 | B.副极地低气压带 |
| C.极地高气压带 | D.副热带高气带 |
亚洲某月季风图如图所示时,则气压带、风带的位置()
| A.全球气压带、风带偏南 | B.南半球偏北,北半球偏南 |
| C.全球气压带、风带偏北 | D.北半球偏北,南半球偏南 |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据此完成下题。与田纳西河流域气候类型相似的是()
| A.珠江流域的气候 | B.泰晤士河流域的气候 |
| C.印度河流域的气候 | D.黄河流域的气候 |
河流流域及其开发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 A.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 |
| B.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
| C.河谷平原——水质保护和水土流失防治 |
| D.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 |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 A.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丘陵山区大 |
| B.黄土高原降水强度比南方丘陵山区大 |
| C.黄土高原植被破坏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 |
| D.黄土抵抗侵蚀能力极低 |
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 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
| 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
| 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
| D.人类只能减轻或者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根治水土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