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 —1908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与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最大的区别是
| A.罢工和装起义此起彼伏 | B.民族资产阶级是运动的领导阶级 |
| C.结局遭到英国殖民当局的镇压 | D.要求获得民族自治权 |
据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 B.国人逐渐接受新型经营方式 |
| C.社会各界支持股份公司发展 | D.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 |
近代有人在谈到某一企业时说“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注: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该企业是
| A.福州船政局 | B.轮船招商局 |
| C.江南制造总局 | D.开平煤矿 |
从清末到民国初年不断出现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这些主张
| A.在当时其愿望可以变成现实 |
|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
| C.多是空谈救国或者盲目爱国 |
| D.对革命持不赞成态度或认识模糊 |
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论美国国庆日》,称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与社会主义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壁”,“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这表明
| A.民主体制促成了中美两国结盟 |
| B.民主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旗帜 |
| C.中共借此表达民主建国的诉求 |
| D.中国仿效美国建立了民主体制 |
解放战争期间,英国驻华外交官表示:“无论我们在阻止共产主义之流在中国推进方面显得多么无能,我们都不能放弃保护英国利益的斗争。如果碰巧有机会能促进英国的贸易,我们当然不能因为担心‘赤化’我们的双手而不去把握这一机会”。这体现了英国在国际关系中
| A.追随美国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 |
| B.采取反对共产主义的顽固态度 |
| C.坚持意识形态高于一切的原则 |
| D.遵循国家利益至上的外交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