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不可调和的彼此对立的两大势力……假如德国昨天从地球上消失,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
——摘自英国的《星期天评论》
材料二 :“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
——摘自威尔逊演说(1916年7月10日)
材料三: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些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
——一摘自威尔逊关于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
运用有关地理、历史、政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普鲁斯是当今_____国中的较大的国家之一。
(2)德国的____ 河是世界上货运最繁忙的内河航道.该河河谷也是德国农业最发达地区。
(3)德国在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如无产阶级革命导师____,诗人____,音乐家____等。
(4)材料一的评论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5)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分析美国参加“一战”的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
(6) 对此你有何认识材料三掩盖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汉族及其他民族不堪其苦。
……
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采。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材料二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截至2001年)
年份 |
主要内容 |
1978年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并开始形成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
安徽,四川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久后在全国推广。 |
|
1980年 |
国家正式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作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 |
全面平反冤假错案;被破坏的民主政治制度逐渐恢复和完善。 |
|
1982年 |
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
|
1984年 |
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等十四个沿海城市;同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
1985年 |
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
1987年 |
中共中央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
1989年 |
中共中央开始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 |
1992年 |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1997年 |
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
2001年 |
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
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
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表》,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至少两个方面),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规则、秩序影响市场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概括唐都长安商业的特点,指出与唐都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商业的突破性发展并予以说明。
材料二
1933年,全球66国代表在伦敦召开国际经济会议,国际舆论敦促与会者务必使其不得失败,因为“文明世界站在十字路口”。与会期间,英国力图恢复由其主导的世界经济传统秩序,美国则希望让英国的领导作用随着旧的世界金融体系一齐垮台。苏联建议“世界各国之间,尤其是各大国之间选行经济联系,不受各国现行社会政治制度的限制”,但未获支持。7月3日,罗斯福申明美国不参与任何有关货币稳定协议,间接导致会议失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编》
材料三
1944年7月,战后世界经济会议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就“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方案,美国提出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缴纳资金(现金)份额的多少,英国则主张采取透支方式,不需缴纳现金。经过艰苦交锋,会议最终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会议期间,因担心美国借此对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控制,苏联始终心存疑虑,最终也没有批准该协定。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2)据材料二、三指出制约两次国际经济会议顺利进行的相同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国际会议结果的影响。
材料四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摘自梁治平《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3)据材料四指出市场在现代中国人生活中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美同柯达公司130多年的兴衰史,见证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柯达公司发展大事记:
1、1879年,美国人乔治·伊士曼为自己的干版涂片机器申请专利。 2、1883年,伊士曼发明胶卷。 3、1888年,第一台可拍摄100张相片的柯达相机问世,伊士曼设计了:“您只需按一下按钮,其余的我们来做”的广告词刊登在杂志、报纸上,该广告很快便家喻户晓。 4、1898年,柯达在英国成立子公司,成为跨国集团公司。 5、1919年,伊士曼设立了分红,每位员工都可获得高于工资的奖金。他还将其拥有的三分之一公司股票赠与其员工,再后来他开始履行建立退休金、人寿保险和工伤保险的计划。 6、1929年,推出第一盘为有声电影设计的彩色胶片。 7、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 8、1963年,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的历史瞬间被柯达相机拍下。 9、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月时用柯达立体摄像机拍下“人类一大步”。同年,柯达因开发供电视使用的快速彩色胶片冲洗而获艾美奖。 10、1986年,设计制造了全球第一部140万像素影像感应嚣,该技术被美国航天局用于探索火星。 11、1998年,柯达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全行业合资计划”,柯达与厦门、汕头等6家国有胶卷企业进行合资合作。 12、2012年,由于在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转向数码市场的步伐缓慢,巨额亏损使柯达向法院提交破产保护文件。 |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19世纪末柯达公司迅速崛起的原因。
(2)伊士曼在企业管理方面十分重视改善员工福利待遇,对此你如何评价?从1930年的统计数据看,柯达公司在该行业中处于什么地位。
(3)请概括柯达与中国政府签订“全行业合资计划”的背景。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柯达公司为人类文化事业作出的贡献。有人说“柯达成也胶卷,败也胶卷”,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妇女从政是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社会,中国女性处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经济方面也无法独立,因而缺乏参政意识。……由于《临时约法》中没有男女平权的条文,1912年4月,一批知识女性成立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曾留学日本的唐群英被举为会长。唐随即与议长吴景濂辩论,声言如不赞成女子参政,妇女们便要用武力解决问题。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成立大会上,唐群英痛斥反对女子参政的宋教仁,并打了宋一记耳光。1913年唐群英发表文章批评袁世凯政府,女子参政运动遭到镇压。
——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二:1907年,一群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中产阶级英国妇女冲击国会,大约60多名妇女被捕。……1912年,几百名妇女因为争妇女选举权,被政府置入狱中,她们展开“绝食斗争”,全体绝食。1914年,欧战爆发,妇女专从事于救国运动,感动了长期对抗妇女参政运动的反对派。1918年,英国妇女经过50年的奋斗,终于获得选举权。
——任然《上世纪初英国女权主叉者争取参政权不惜暴力》
材料三: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表
时间 |
会议 |
会女性比例 |
1949年 |
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
10.4% |
1954年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1.9% |
1959年 |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2.3%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妇女缺乏参政意识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2)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初中英两国妇女争取参政权斗争的共同点。结合史实分析两国斗争结果不同的原因。
(3)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呈现怎样的趋势?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政治、经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