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科植物的一个豆荚中有五粒饱满的种子(如右图),有关说明正确的是…
A.该豆科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由种子开始 |
B.该豆荚由5个子房、1个胚珠发育而来 |
C.该豆荚的形成需要5个花粉粒的参与 |
D.该豆荚的种子中贮存营养物质的结构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 |
食团由口腔进入胃后,唾液淀粉酶不再起催化作用,其主要原因是
A.食团进入胃时,淀粉已全部分解成麦芽糖 |
B.胃内温度与口腔温度不同 |
C.唾液淀粉酶只在口腔中起作用 |
D.胃液的pH导致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 |
如图,E、F为体积相同的半透膜小袋,e、f为相同的玻璃管。最初e、f管内液面高度一样,三种同溶质溶液的浓度关系为甲<乙<丙。表示管内液面变化的曲线是
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质量分数20%的H2O2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表回答:
方法 |
实验结果 |
1、常温下自然分解 2、常温下加入Fe3+ 3、常温下加鲜肝提取液 4、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 |
氧气泡少而小 氧气泡稍多而小 氧气泡极多而大 氧气泡少而小 |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从表中得不到实验依据的一项是
A.从催化条件看,酶需要一定的温度 | B.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后就失活 |
C.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有专一性 | D.从催化反应效率看,酶有高效性 |
对下列各图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图①中ab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的数量未达到饱和且能量充足 |
B.图③曲线可表示O2进入细胞时的运输速率 |
C.图②中e点时细胞吸收K+不需要消耗ATP |
D.图④可表示细胞膜的结构 |
某成熟的植物细胞经某种处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0.3 g/mL蔗糖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实验操作正确。试问:先前的某种处理所用的试剂最可能是
A.纤维素酶 | B.0.5 g/mL蔗糖 | C.清水 | D.10 g/mL HCI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