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将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踰月,而国莫之服。 
(1)译文:__________ 
(2)译文:__________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①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注释]①晏子:姓晏名婴,又称晏子,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丰厚其葬,高大其垄垄:田埂 | B.据以其所有共我共:同“供”。 | 
| C.暮夜求,必存吾存:问候 | D.今四封之民封:疆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 | B.是以知其忠也 辍耕之垄上其敢有不尽力者乎 ![]() ![]()  | 
   C.有礼于群臣 | D.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梁丘据是个逢迎的小人,他死后,齐景公想厚葬他,遭到晏子的反对。 | 
| B.晏子认为梁丘据蒙蔽了齐景公,阻塞了言路,使齐景公成了孤家寡人。 | 
| C.晏子不顾君王治罪主动犯颜直谏,并且阐述了自己对于忠和孝的看法。 | 
| D.齐景公最终放弃了厚葬梁丘据的做法,而且广开言路,百姓因而喜悦。 | 
翻译下列句子 
 A.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
 B.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
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每题2分,共5题)下面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笑者竟日竟:竟然 | B.声非加疾也疾:快,迅速 | 
| C.薛谭乃谢求反谢:感激 | D.吴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管理 | 
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 
| B.贾人夏则资皮资:资助 | 
| C.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多:赞扬 | 
| D.然谋臣与爪牙之士爪牙:指武士。 |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何后之有?吾不知所之 | 
| B.诸公以故严重之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 
| C.执其手而与之谋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 | 
|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 
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C.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 D.乃夜去,不使人知 | 
下列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国之孺子之游者 | B.饯于郊衢 | 
|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D.四方之士来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郭衍,字彦文,自云太原介休人也。衍少骁武,善骑射。周陈王纯引为左右,累迁大都督。时齐氏未平,衍奉诏于天水募人,以镇东境,得乐徙千余家,屯于陕城。每有寇至,辄率所领御之,一岁数告捷,颇为齐人所惮。王益亲任之。建德中,周武帝出幸云阳,衍朝于行所,时议欲伐齐,衍请为前锋。攻河阴城,授仪同大将军。
 尉迥之起逆,从韦孝宽战于武陟,进战于相州。先是,迥遣弟子勤为青州总管,率青、齐之众来助迥。迥败,勤与迥子悸、秸等欲东奔青州。衍将精骑一千追破之,执祜于阵,勤遂遁走,而悸亦逃逸。衍至济川,入据其城,又击其余党于济北,累战破之,执送京师。超授上柱国,封武山郡公。
 征为开漕渠大监。部率水工,凿渠引渭水,漕运四百余里。关内赖之,名之曰富民渠。五年,授瀛州刺史。遇秋霖大水,其属县多漂没,民皆上高树,依大冢。衍亲备船筏,并赍粮拯救之,民多获济。衍先开仓赈恤,后始闻奏。上大善之。
 衍临下甚踞,事上奸谄。晋王爱昵之,宴赐隆厚。王有夺宗之谋,托衍心腹,遣宇文述以情告之。衍大喜。王因召衍,阴共计议。又恐人疑无故来往,托以衍妻患瘿,王妃萧氏有术能疗之。以状奏高祖,高祖听衍共妻向江都,往来无度。衍又诈称桂州俚反,王乃奏衍行兵讨之。由是大修甲仗,阴养士卒。及王入为太子,征授左监门率。高祖于仁寿宫将大渐,太子与杨素矫诏,令衍、宇文述领东宫兵。及上崩,汉王起逆,而京师空虚,使衍驰还,总兵居守。帝幸江都,令衍统左军,改授光禄大夫。又从讨吐谷浑,出金山道,纳绛二万余户。衍能揣上意,阿谀顺旨。帝每谓人曰:“唯有郭衍,心与朕同。”又尝劝帝取乐,五日一视事,无得效高祖空自劬劳。帝从之,益称其孝顺。七年,从往江都,卒。赠左卫大将军,娼赐甚厚,谥曰襄。
 (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六》)
 宇文述时贵重,委任与苏威等,其素爱则过之。帝所得远方贡献及四时口味,辄见班赐,中使相望于道。述善于供奉,俯仰折旋,容止便辟,宿卫者成取则焉。又有巧思,凡有所装饰,皆出人意表。数以奇服异物进献宫掖,由是帝弥悦焉。
 (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六》)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累战破之,执送京师执:逮捕 | 
| B.并赍粮拯救之赍:钱财 | 
| C.高祖于广寿宫将大渐大渐:病危 | 
| D.无得效高祖空白劬劳劬劳:劳苦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衍奉诏于天水募人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 
  
| B.名之日富民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 C.数以奇服异物进献宫掖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 D.由是帝弥悦焉 | 
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衍英勇善战。他先打败北齐军队的进攻,后又打败尉迟勤等人的残余部队,而深受重用。 | 
| B.郭衍体恤百姓。他任瀛州刺史时,先开仓发粮赈济百姓后禀奏皇上之举,受到皇上的赞许。 | 
| C.郭衍为人奸诈。他多次欺骗高祖,最终帮晋王顺利登上皇位,也因此而多次受到越级提拔。 | 
| D.郭衍谄媚顺从。他善于揣摩皇上旨意,宇文述善于在皇上左右供奉,两人受宠方式颇相似。 | 
把原文中面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有寇至,辄率所领御之,一岁数告捷,颇为齐人所惮。
 (2)王有夺宗之谋,托衍心腹,遣宇文述以情告之。
 (3)宇文述时贵重,委任与苏威等,其亲爱则过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秦士录① (节选)
 宋 濂
 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酒酣,解衣箕踞。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从君问。”两生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相顾惨沮,不敢再有问。弼索酒,被发跳叫曰:“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下楼,足不得成步。
 泰定末,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卒②不为通,连击踣数人,声闻于王。王令隶人捽入,欲鞭之。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庭中人闻之,皆缩颈吐舌。王曰:“尔自号壮士,解持矛鼓噪,前登坚城乎?”曰:“能。”“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曰:“能。”“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王顾左右曰:“姑试之。”问所须,曰:“铁铠良马各一,雌雄剑二。”王即命给与,阴戒善槊③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然后遣弼往。王自临观,暨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面目无色。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云雾中,连斫马首堕地,血涔涔滴。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环视四体,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 
 注释①秦:地名,今陕西一带。②阍(hūn)卒:守门的兵士。③槊(shuò):长矛。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贱:轻视。 | 
| B.两生素负多才艺负:依仗 | 
| C.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阴:阴险。 | 
| D.两生相顾惨沮顾: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何至相视如涕唾然则何时而乐耶 | 
| B.君等伏乎未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C.阍卒不为通,连击踣数人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 
| D.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选取了邓弼生平两件奇事,着力进行描绘,生动地刻画出邓弼英勇雄壮、言行奇特、豪爽狂放的个性。 | 
| B.邓弼强迫两位儒生喝酒,并让两位儒生拿七经来考问他。他不仅对答如流,而且痛骂了两位儒生,显示了邓弼博学而又傲慢的性格。 | 
| C.文章描写了邓弼空怀文经武略,最终老死尘埃而不为时用的经历,以此来寄托作者自己身世的慨叹和对社会的讽喻。 | 
| D.宋濂散文,素以简洁质朴见长,而这篇文章却别具一格。叙事曲折生动,不时穿插几笔描写,略作点染,使情节、人物丰富多彩。 | 
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
 译文:
 (2)王自临观,暨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面目无色。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