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密度全国最大、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负荷全国最高、环境资源“先天不足”的土地上,江苏创造了一个“奇迹”——在GDP增长近15%的情况下,江苏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污染年度减排任务,成为全国完成此目标的4个省区之一,也是东部唯一达标的省份。催生奇迹的力量在哪里?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江苏铺设“率先发展”和“环保优先”的双轨,把发展的底色调“轻”调“绿”。
江苏的做法是:①严格准入门槛,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关于开展太湖流域地区化工行业污染整治工作的通知》,严格禁止排放“三致”物质和恶臭气味的化工项目上马。②“减法”产生“乘数效应”。政府忍痛关闭苏州市区两家老造纸厂后,引进了两家工艺先进环保到位的大型纸厂,结果,市区造纸产量增加了6.5倍,排污量反而削减99.2%。③循环经济“开花”,产业与环境一起提升。在“服装之乡”常熟,有一家全国闻名的汽车饰件有限公司,它“吃进”的是废布废料,“吐出”的是精美的汽车内饰。公司每年收购1 500多吨废料,加工成1 300多吨毛毡,再制成门板等汽车内饰,公司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④现代服务业提速,经济结构“变轻变高”。逐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分量。江苏坚持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江苏经济正在逐步变轻、变高。
(1)江苏把发展的底色“调‘轻’调‘绿’”的经济学含义是什么?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江苏省是如何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3)从政治学角度看,江苏省政府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某集体企业,由于生产任务较大,在未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厂长强行让部分职工延长工作时间,每天加班工作,星期天也要照常上班,不让休息,到8月底,部分职工全月累计加班高达120小时,也不给加班工资。
(1)你认为该厂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2)劳动者依法享有哪些权利?该厂做法违反了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哪些权利?
(3)如果你是这些工人中的一员,你该怎么办?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1)分析图8显示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
(3)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试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
中国的东北、华北等很多地区适合种植玉米,如今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美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很快。成为玉米需求新的增长点。
(1)根据表中玉米产量与需求变化情况,分析玉米价格变化的趋势,并指出这种趋势对玉米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作为世界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美国把玉米加工产业当作一个绿色能源产业加以发展。近年来,出于开发新能源和消化陈化粮等多种考虑,中国发展了燃料乙醇等玉米深加工产业。当中国玉米燃料乙醇工业迅速发展引起玉米供需关系明显变化,库存迅速下降,并影响到其他相关产业正常发展的情况下,2006 年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明确表示不支持玉米燃料乙醇等产业过度发展。
(2)运用唯物的辨证的观点分析中国玉米深加工产业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
江西省于都县塘贯村15位选民在认真听取该选区县人大代表吉利军的述职后,把标有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的评议票庄重地投进票箱。这是于都县人大常委会为提高代表履行职责的积极性、自觉接受选民监督而组织代表向选民述职的一个镜头。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有关政治常识回答:
(1)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说明了什么道理?
(2)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有何意义?(8分)
近年来,台湾当局一些阻碍祖国统一的反动分子,利用金钱外交的方式,收买一些落后的小国家,在一些公开性的场合叫嚷台湾要“重返联合国”。比如,中美洲少数几个国家在台湾当局的利诱下,无视历史与现实,公然向联合国大会提出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遭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台湾有没有资格加入联合国?为什么?
(2)为什么说少数国家支持台湾“重返联合国”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