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这部法律的诞生是( )
| A.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
| B.广大奴隶积极斗争的结果 |
| C.法学家积极立法的结果 |
| D.罗马长期对外扩张的结果 |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称中国是五极之一,并提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大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这表明当时美国
| A.放弃了敌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B.释放出改善中美关系的信息 |
| C.赞成中国的“一国两制”方针 | D.支持中国改善与苏联的关系 |
从1955年4月到1964年的十年间,中国同25个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相关的是
| A.日内瓦会议 | B.万隆会议 |
|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D.尼克松访华 |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而新中国成立后对旧政权的外交则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政策,这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 B.“一边倒” |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反对霸权主义” |
1965年9月1日至9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301名,其中藏族代表226人,其他少数民族的代表16人,占代表总数的 80%以上。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
| B.消灭了数千年的农奴制度 |
| C.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
| D.实现了西藏地区改革开放 |
1954年宪法在“序言”部分写到:“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其“发展”主要体现在1954年宪法
| A.规定了人民民主国家的性质 | 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
| C.确认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 D.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