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等车时间长、班次不合理、车内过于拥挤、路堵屡见不鲜……出行难已严重影响到城市百姓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为解决这一难题,很多地方的决策部门适时提出了“公交优先”政策。
“公交优先”不仅指多增加公交车的数量,还要在政府投入、设施用地、道路设置、优先通行权等各方面向公共交通工具倾斜,还实行低票价政策,从而实现公共交通的快捷、方便、优惠,达到为民服务的目的,增强市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阅读材料,请回答:
(1)城市价值评价标准的变化体现了哪些辩证法道理?
(2)请运用人生观、价值观道理,谈谈你对“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的理解。
从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到胡锦涛同志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1)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的唯物史观依据是什么?
(3)列举我国改革的具体实例,说明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材料一: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向自然界索取,忽视对自然的保护。结果是洪水泛滥、土地沙化、河水断流、生物物种减退……人类生存和发展受到巨大威胁。
材料二:中国在发展经济、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开展了节约型社会活动……。
(1)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2010年2月23日,经中央批准,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会上强调,要以贯彻实施《廉政准则》为契机,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切实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相关知识说明新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义。
200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的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2008年西藏地方财政达到460亿元,是1959年的346倍;近5年来,中央政府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947亿元,基建投资达到601亿元。2007年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2 788元人民币,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小学入学率达到98.2%,初中入学率达到90.7%,对农牧区小学生、初中生实施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在过去的20年里,国家累计投资7亿多元用于维修寺庙、文物古迹和宗教场所。
材料二:西方一些反华势力一直对西藏的民主改革耿耿于怀,出于控制中国的目的,他们歪曲西藏历史,支持达赖集团分裂中国的图谋,利用西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然而,随着西藏的日益繁荣、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中外交流的不断加深,西方对西藏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2008年,英国政府明确承认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从政治生活角度,结合材料一分析西藏自治区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10年2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即将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做准备。为此,会议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议程草案、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草案、列席人员名单草案;审议国防动员法草案、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审议行政监察法修正案草案、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等。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在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哪些宪法规定的职权?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