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在当代,一个企业,其占地、厂房、装备、设施、流动资金等构成了有形资产。企业的自主技术、标准、设计、品牌、管理等知识产权,再加上企业的员工素质、研发能力、信息化程度、营销策略、诚信水平、公关形象、企业文化等,这些构成了企业的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虽然没有实物形态,也非货币性的,但却是可辨认的,通过科学评估,也能同有形资产一样,被量化为货币,进行比较。两者的比例,标志着企业的竞争力与先进性。一般的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比率都超过有形资产。
材料二:世界银行于2005年底正式公布了“2000年国别财富报告”。这个报告以2000年的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近120个国家的财富构成基础,分析结果发现,越富庶的国家,有形资产所占比率越低,无形资产所占比率越高。报告称:“此次财富估算最令人意外的,是无形资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被研究的样本中,有近85%的国家,其总财富中有50%以上来源于无形资产。”
请完成:
(1)材料一、二分别表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当代社会应当确立怎样的财富观?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两图表明商品生产和交换受什么规律支配?简述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2007年4月12日《华夏时报》报道,短短一个月里已经有十余个厂家的几十款车型加入价格战,其中销量前10名的乘用车企中有8家车企都对旗下主力车型进行了降价。涉及的企业有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奇瑞、东风雪铁龙、天津一汽、东风标致和东风日产。我国8家主流汽车生产企业卷入价格战,销量均比降价前有提升。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不断降低商品价格。
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明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有人认为,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好,在通货紧缩时消费者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009年9月下旬,南京某中学发展“H1N1”甲型流感疑似病例,为阻断“甲流”传染扩散,政府有关部门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对该校中学生实施隔离,要求校内学生在校接受为期两周的医学观察,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尽量满足被隔离人员的生活需要。
(1)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2)假设你的一位亲戚的孩子在该校就读,他因学校不能上课而对隔离产生了抵触情绪。现在亲戚恳请你通过电话说服他安心接受医学观察。请你写出你准备劝导他的通话内容要点。
2009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的“民工荒”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理论界指出,这是大量非公有制中小企业长期漠视农民工权益的一种“报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009年发布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显示:工资待遇长期徘徊、劳工权益缺乏保障是导致民工短缺的主要原因。
结合材料,试从职工和企业两个方面,说明如何维护和保障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