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是我国古老的政治智慧,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依然具有借鉴意义。浙江某市领导班子常用“无为而治”来概括他们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路。20世纪80年代,该市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创造宽松环境,推动了民营经济的繁荣。该市这一思路的经济学依据是
A.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
B.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 |
C.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 |
D.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得越少越好 |
地震、海啸等监测水平的提高,大大增强了人们对灾害的快速反映能力,但目前还不能对地震进行准确的预测。这说明
A.地震发生没有规律可循 |
B.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 |
C.人们的认识能力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
D.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在凹曲面及球形凸面上,三角形的内角之和并不等于180°。这说明
A.真理向前一步就会变成谬误 |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C.真理是难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 D.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寓意是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下列观点中,能体现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是
A.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C.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水向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却把水从低处引向高处,灌溉农田,供人使用。这表明
A.规律是可以创造出来的 |
B.违背客观规律,人们不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
C.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造福人类 |
D.规律是可以被消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