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实体和第二大出口国,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2009年5月19日,商务部就积极应对当前日益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发表评述文章。文章指出,2009年1-4月,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38起,案件数同比上升26.7%,其中反倾销24起,反补贴两起,保障措施7起,特保5起。贸易摩擦程度的加剧说明了在国际贸易中( )
A.贸易自由化原则行不通 |
B.存在不等价交换 |
C.贸易歧视与障碍越来越严重 |
D.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
古语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就启示我们()
A.要在对立中把握事物的同一性 |
B.要善于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 |
C.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D.要看到事物的对立性 |
历史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牢记历史,不忘过去,是为了开创未来。这告诉我们 …()
A.矛盾存在着既对立又斗争的双方 |
B.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
C.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 |
D.一分为二的观点是辩证法的核心 |
专程到莫斯科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参加中国抗日战争的俄罗斯老战士代表时说: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说明()
A.矛盾具有特殊性 | B.矛盾具有普遍性 |
C.矛盾的特殊性中具有普遍性 | D.矛盾的普遍性中具有特殊性 |
曹植《七步诗》的最后两句发问:“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其实,曹植和曹丕如果不是“同根生”,曹植的才华和抱负就不会对曹丕的皇位构成威胁,曹丕也无须去“煎”他,正是“只缘同根生,相煎分外急”。由此可见()
A.矛盾双方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 |
B.矛盾双方没有统一就没有对立 |
C.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消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首诗说明…()
A.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 B.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
C.质变是由事物的外部矛盾引起的 |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