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的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变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 B.军事技术 | C.经济组织 | D.教育制度 |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美]认为:“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他的最有力论据应该是
A.白银为普遍流通货币 | B.纸币的产生 |
C.城市商业功能的增强 | D.商帮的形成 |
(西汉早期)“盐与五谷同贾(价),器和(合适)利(便利)而中用。”武帝以后,“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啖(淡)食。”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A.反击匈奴耗尽了国家财富 | B.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 |
C.盐铁官营产生的消极影响 | D.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 |
元政府设置的行省一般不以自然屏障为边界,如将汉中地区划入陕西,将徐州划归江淮,人为割裂自然经济区。其主要原因是
A.游牧民族经济活动单一 | B.吸取宋代地方分权教训 |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节制 | D.行省面积较广管辖困难 |
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作者旨在
A.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 |
B.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
C.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D.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 |
“帮助欧洲世界开始它的复乏兴之路之前,欧洲国家之间必须达成一些合约,……来自欧洲的……项目必须是一个联合体,即使不是被所有欧洲国家赞同,必须被一些欧洲国家赞同。”材料表明马歇尔计划
①旨在复兴欧洲经济②推动了欧洲的联合③遏制了苏联的发展④导致欧共体成立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