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有关17、18世纪殖民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B.主要手段是依靠正常的商品贸易
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 D.促使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日本的对外扩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清代诗人赵函在一首诗里这样写道:“金陵城中军势涣,大府主和不主战。……秋风戒寒和议成,庙谟柔远思休兵,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从中可看出诗人主要描述

A.鸦片战争爆发 B.清朝官员的腐败无能
C.英军攻占南京 D.《南京条约》的签订

《乾隆实录》中记载:“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说明了雍正时期

A.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B.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C.宰相权力被再度分割 D.君主专制体制不断走向衰落

《明史·宰辅年表》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至仁宗而后,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这段材料表明

A.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
B.明仁宗时期内阁开始出现
C.内阁地位和权力逐渐提高
D.大学士完全获得宰相职权

孙中山曾对科举制发表以下看法:“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对此,一下说法正确的是

A.科举制之前实行的是察举制
B.科举制度在唐朝正式建立
C.唐宋至明清的科举考试“不合时用”
D.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吕思勉《中国大历史》:“宋朝的政治,防弊太甚。……合户部、度支、盐铁,为一个机关,谓之三司,逐渐形成了三司理财的局面。……当时的人说:财已匮而枢密还是添兵;民已困而三司还是敛财。”对材料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中书门下成为了最高行政机构
B.加强专制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
C.制度创新强化了封建中央集权
D.过分集权降低了政府行政效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