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 B.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
| C.殖民地半殖民地出现民族工商业 | D.第二次工业革命 |
下图所示为1920年胡适等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 | B.作者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 |
| C.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 D.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 |
近代某思想家说:“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其思想主旨是
| A.动员工农群众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 |
| B.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是让人民当家做主 |
| C.民众思想解放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 |
| D.推翻反动政府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 |
据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 A.辛亥革命对移风易俗起了巨大作用 | 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旧有统治秩序 |
| 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支持 | D.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过程曲折 |
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
| 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
|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
| D.甲午战争后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
此日记最可能写于
| A.1861年 | B.1895年 | C.1907年 | D.191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