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审议并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党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等,大会共收到代表们针对医疗、住房、交通、教育、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三农”等问题的数千件议案和批评建议。
(1)材料中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代表分别行使了什么职权?
(2)材料体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哪些基本内容?
(3)假若你是人大代表,应如何履行职责?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的发展起起伏伏,美国不断在贸易不平衡、人权、最惠国待遇、“台湾”等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但在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往往会转危为安,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 2008年5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四川汶川县映秀镇会晤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这是会晤后,温家宝总理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一同会见中外记者。潘基文说:“整个联合国大家庭都站在中国身后,支持中国应对挑战”
材料二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为朝核问题、缓和地区紧张局势等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并将继续做出努力。
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2001年~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状况

(1)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并就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6分)
材料二:始于1978年的农村改革,风雨兼程30载。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10个“一号文件”顺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给我国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从“皇粮国税”、“三提五统”到免征持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再到给予农民补贴;从城乡分割到统筹城乡,进而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给中国农民留下了一串温暖的记忆。
(2)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给我国农民留下一串温暖的记忆?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轻民生。是否顺民心、重民生,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一条朴素的真理是:群众只有从改革中受益了,他们才会支持进一步改革。所以,我们的发展必须与群众利益紧闭结合在一起,让他们能及时迅速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这样的发展才是真发展。党和政府早已看到了问题的要害,始终强调改善民生的重要性。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说,发展要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万事民为先、群众利益无小事、利为民所谋,这些民生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取得了共识
在2008年12月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和政府重申了民生问题,明确表示:2009年将“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根据会议部署,明年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就业,探索建立农村养老
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并且加快面向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廉租住房建设。  
民之生计,国之大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和国内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央日前推出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举措。其中重要一条,就是下大气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运用政治生活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如此重视民生问题?
(2)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党和政府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我国政府历来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现在,仅西藏自治区就有1700多处佛教活动场所,住寺僧尼4、6万余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清真寺2、3万多座,宗教教职人员2、9万人。信教群众宗教生活的需要得到满足,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宗教节日、宗教传统等得到尊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