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山东省莱芜市2009届高三二模(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
康熙十七年,授翰林院侍讲,与修《明史》。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方廷推,上曰:"今以道学名者,言行或相悖。朕闻汤斌有操守,可补江宁巡抚。"十月,上南巡,至苏州,谕斌曰:"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乐,逐末者多,力田者寡。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
初。余国柱为江宁巡抚,淮、扬二府被水,国柱疏言:"水退,田可耕,明年当征赋。"斌遣覆勘,水未退,即田出水犹未可耕,奏寝前议。二十四年,疏言:"苏、松土隘人稠,而当大省百馀州县之赋,民力日绌。恳将苏、松钱粮各照科则量减一二成。"
淮、扬、徐三府复水,斌条列蠲赈事宜,请发帑五万,籴米湖广,未俟诏下,斌赴诸州县察赈。疏闻,上命侍郎素赫助之。常州知府以失察属吏蒋调,斌察其廉,奏留之。
斌令诸州县立社学,讲《孝经》小学,禁妇女游观,胥吏、倡优毋得衣裘帛,毁淫词小说。苏州城西上方山有五通神祠,几数百年,远近奔走如鹜。少妇病,巫辄言五通将娶为妇,往往愱死。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撤其材修学宫。
二十五年。上为太子择辅导臣,廷臣有举斌者。将行,吴民泣留不得,罢市三日,遮道焚香送之。二十六年五月,不雨,灵台郎董汉臣上书指斥时事,语侵执政,下廷议,明珠惶惧,将引罪。大学士王熙日:"市儿妄语,立斩之,事毕矣。"斌后至,国柱以告。斌曰:"汉臣应诏言事无死法。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吾辈当自省。"上卒免汉臣罪。明珠、国柱愈恚,摘其语上闻,并摭斌在苏时文告语,曰:"爱民有心,救民无术",以为谤讪,传旨诘问。斌惟自陈资性愚昧,愆过丛集,乞赐严加处分。斌适扶病入朝,道路相传,闻者皆泣下。江南人客都下者,将击登闻鼓[注]讼冤,继知无其事,乃散。未几,疾作,卒,年六十一。
【注】登闻鼓: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允许百姓击鼓鸣冤,直接向中央申诉。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逐末者多,力田者寡力:耕作
B.明珠、国柱愈恚恚:怨恨
C.遮道焚香送之  遮:阻拦
D.愆过丛集  愆:指责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今以道学名者,言行或相悖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B.①尔当使之去奢返朴  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①木者焚之,土者沉之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①继知无其事,乃散。②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宁巡抚空缺,朝中大臣已推荐了合适的人选,但皇帝认为汤斌和其他凭借道学出
名的人不一样,他有操守,因而让汤斌担任了江宁巡抚。
B.汤斌体察民情,在担任江宁巡抚时,他曾多次奏请朝廷减免所属州县赋税,请求拨
发救灾银两,并亲自前往州县视察灾情。
C.汤斌关心民生,深得民心,他将要前往京城担任太子的辅导大臣,吴地百姓哭泣挽
留,没有成功,于是停市三天,拦路焚香为汤斌送行。
D.汤斌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灵台郎董汉臣指责时事,触及当权,有朝臣主张将董汉
臣斩首,汤斌据理力争,终使董汉臣免罪。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斌遣覆勘,水未退,即田出水犹未可耕,奏寝前议。(4分)
②常州知府以失察属吏降调,斌察其廉,奏留之。(3分)
③斌适扶病人朝,道路相传,闻者皆泣下。(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养后母孝谨。
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
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弘让,谢国人曰:“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百余人,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弘为人伟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元朔三年,张欧免,以弘为御史大夫。是时通西南夷,东置沧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于是天子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弘乃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沧海而专奉朔方。”上乃许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选自《史记·列传第五十二》)
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毁:毁坏
B. 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倍:通“背”,违背
C. 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谢:道歉
D. 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拟:比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招贤良文学之士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 以不能罢归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C. 弘乃病免归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 夫知臣者以臣为忠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11. 以下6句话分别编为4组,全都表现公孙弘“城府颇深,善用心机”的一组是()。
① 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
② 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③ 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
④ 后母死,服丧三年。
⑤ 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
⑥ 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
A. ①②④B. ①③⑤C. ②④⑥D. ③⑤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朝开通西南夷的道路,皇帝派公孙弘前往视察,他了解了巴蜀人民对此感到困苦,要求皇帝废置边郡,没有得到皇帝批准。
B. 公孙弘生活节俭,盖布被,少食肉;每次在朝廷上商议事情,他总是开陈其端,让皇帝自己选择决定,自己从不当廷争论。
C. 公孙弘曾与大臣们有约,但到了皇帝面,却背弃先前的约定而顺从皇帝,汲黯因此责备公孙弘多诈而无情实。
D. 元朔年间,朝廷开通西南夷,东边设置沧海郡,北边修建朔方郡,公孙弘屡次进谏,希望停止做这些事情,武帝答应了他。第Ⅱ卷(共114分)四、 (24分)
13.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

(2) 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

(3) 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

请用/号给下列文言短文断句,并翻译出来。(16分,断句6分,翻译10分)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清全祖望《梅花岭记》节选)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20~24题。
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已。
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
世间名士,但务宽仁;至于饮食饟馈,僮仆减损;施惠然诺,妻子节量,狎侮宾客,侵耗乡党:此亦为家之巨蠹矣。
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遇有客旅,更无以兼。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节选自《颜氏家训•治家》)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奢则不孙,俭则固孙:同“逊”,恭顺 B.躬自同之,常无厌色厌:满足
C.后坐事伏法坐:因……犯罪 D.主人愕然,俯仰命益益:增加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但家无盐井耳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B.俯仰命益,如此者再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C.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二石米为薄粥不足为外人道也

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施惠然诺,妻子节量 B.后坐事伏法
C.东家有贤女,……可怜体无比 D.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引用孔子的两段话,说明了应该节俭但不能吝啬的道理。
B.作者主张人民生活应该自给自足,又认为北方能做到省俭节用,江南一带则较奢侈,多数比不上北方。
C.南阳有个人,他的女婿很喜欢喝酒,所以家里常常贫困。而他本人死后,几个儿子为争夺家产,发生了哥哥杀死弟弟的事。
D.文中运用例证法,举裴子野、邺下领军和南阳人的例子,有力地论述了为人应该做到施舍但不奢侈、节俭但不吝啬的道理。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
②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
③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21~25题。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侠。”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侠,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出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何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扰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于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选自《孔子家语· 颜回》)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固有诬人也固:原来   B.昔者帝舜巧于使民巧:灵巧
C.是以舜无佚民是:此,这  D.岂足多哉多:称赞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鲁定公问于颜回曰  勾践说于国人曰
B.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善则善矣  此则国人之罪也
D.舜不穷其民力  樊哙侧其盾以撞

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 B.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驭术。
C.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   D.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C.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2)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3)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7~20题。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5·27)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19·21
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19·8)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7·31)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14·27)
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每个1分,共3分)
①已矣乎()②人皆仰之()③君而知礼()
依据上下文,在括号内补写出下面两个句子所省略的内容。(每空1分,共3分)
①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②巫马期以()告()
翻译下列各句:(每句2分,共4分)
①小人之过也必文。
②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对于人之“过”,孔子发表了哪些观点?请分条简要说明,至少两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