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 回
林景熙①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注】①林景熙(1242——1310),字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咸淳七年(1271)自太学生授泉州教管。历礼部架阁、从政郎。入元不仕。
(1)诗的首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第二句中的“客愁”是一种什么情感?
(2)诗的后两句的景物描写在表现技巧上有何特点?“未眠鸥”有何象征意义?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山 馆
余 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①穿云翠,畲田②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③?残菊绕墙飞。
①岫:山。 ②畲田:焚烧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田地。③渊明谁送酒:陶渊明隐居田园,贫无酒钱,有亲友送酒上门,这里的意思是,诗人自己现在的境遇不如当年的陶渊明。
(1)首联、颔联,诗人怎样表现自己的心境和情怀?试做具体分析。
(2)“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诗歌
移居东村作
王庭珪
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
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本诗“鸟不住啼天更静”一句与王籍的“
鸟鸣山更幽”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
春近
王铚
山色银屏晓,溪梅玉镜春。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漠①贫游世,龙钟老迫身。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注:①索漠:枯寂无生气的样子。
秋日二绝
范成大
碧芦青柳不宜霜,染作沧洲一带黄。
莫把江山夸北客①,冷云寒水更荒凉。
注:①北客:金人。当时宋金以淮河,大散关一线为界,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高宗赵构为了讨好敌人,建了可眺望江山的姑苏馆,以接待金使。
(1)第一首诗题为《春近》,结合前两联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春近”这一特点的?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比较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自咏示客
陆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① 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 箝纸尾: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1)这首诗对作者的宦海生涯做了形象的描述,请概括诗人的形象特点。
(2)联系全诗,简要分析作者都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词的上阕中哪些意象体现了“早”?这些意象营造出怎样的氛围?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