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这说明
A.价值判断总是具有主观性 |
B.“趣味无商量”,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
C.二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 |
D.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地看待广州荔枝的价值 |
在谈到某些图书的价格时,有人认为:“每一分的品质都是由每一分的成本堆积起来的,没有真正物美价廉的东西。”这一观点蕴含的经济学道理是( )
A.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等于其价值 |
B.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反映其价值 |
C.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它不会等于其价值 |
D.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但它不会偏离价值 |
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
A.1 452万元 | B.1 320万元 | C.1 210万元 | D.1 100万元 |
受国际国内因素影响,国家发改委2011年4月7日零时调升汽、柴油零售价。汽、柴油市场给我们的信号是( )
A.供不应求 | B.供大于求 | C.供求平衡 | D.不能确定 |
2011年“十一”期间,旅游景点门票、宾馆、餐饮费用因人员剧增而比平时涨价40%~60%,收入又创历史新高。这反映了( )
A.价格受供求影响而波动 |
B.竞争使价格总是上涨 |
C.价格围绕价值上涨,主要是国家调控的结果 |
D.景点商品价值量大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看,这句诗启示我们()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B.书本是知识的源泉 |
C.文化创新需要想象 |
D.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断积累文化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