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我国人民祭奠祖先的传统节日,用一些物品祭奠祖先无可厚非,原来一盅清酒、一束鲜花就可以代表的追思之情,现已异化为让祖先充分享受现代生活,从“轿车”“别墅”等常规祭品到“私人医生”、“赌博工具”,甚至“摇头丸”等。祭品越来越低级,越来越庸俗。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文化现象?
(2)你认为应该怎样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谈到促进就业的话题,许多代表表示:解决就业难题,需要强化政府的责任,但任何政府都不可能为几亿人提供现成的饭碗。与“安排就业”相比,“激发创业”更重要,也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创业环境,让老百姓自己“造饭碗”。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观点,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路通、水畅、气充、电足,“四大工程”成为开发西部、平衡资源、拉动内需、拓展市场的驱动力。有了它们,“十五”期间中国经济既科学地平衡了东西南北的资源共享,又使西、中、东部的经济发展成为一体化;既拉动了后发展地区的经济迅速增长,也使经济发达地区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原动力。
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试分析说明。
贫困地区要改变面貌,需要国家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但从根本上说,还要依靠当地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埋头苦干、自强不息、艰苦创业。这样,外部的支持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试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上述论断的科学性。
云南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精神,从本省自然风光壮美多姿、民族风情古朴浓郁的特色出发,把特色旅游资源发挥得淋漓尽致,旅游业由“接待事业型”过渡到“一般产业型”,并最终发展成“支柱产业型”。旅游总收入以年均35%的比例快速增长,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跃居中西部各省之首。
(1)从哲学角度说明云南省是如何正确发展经济的。
(2)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既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省份,又是中国参与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的主体。你认为云南省应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1)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2)运用上述道理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