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判断及其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自掊击于世者也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
B.又奚以自多壮语后置 |
C.有购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状语后置 |
D.宋人有耕者定语后置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王仁堪,字可庄,福建闽县人,尚书庆云之孙。光绪三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督山西学政,历典贵州、江南、广东乡试,入直上书房。时俄罗斯索伊犁,使臣崇厚擅定条约,仁堪与修撰曹鸿勋等合疏劾之。太和门灾,复与鸿勋应诏陈言,极论时政。其请罢颐和园工程,谓:“工费指明不动正款,夫出之筅库①,何非小民膏血?计臣可执未动正款之说以告朝廷,朝廷何能执未动正款之说以谢天下?”言尤切直。
十七年,出为江苏镇江知府。甫下车,丹阳教案②起,由于教堂发见孩尸。仁堪亲验孩尸七十馀具,陈于总督刘坤一曰:“名为天主教堂,不应有死孩骨。即兼育婴局,不应无活婴儿。传教约本无准外国人育婴之条,教士于约外兼办育婴,不遵奏行章程,使地方官得司稽察,祸由自召。请曲贷愚民之罪,以安众心;别给抚恤之费,以赡彼族。”坤一迂之,卒定犯罪军流有差。时外使屡责保护教堂,仁堪请奏定专律,谓:“条约无若何惩办明文,每出一事,任意要挟。宜明定焚毁教堂,作何赔偿;杀伤教士,作何论抵;以及口角斗殴等事,有定律可遵。人心既平,讹言自息。”英人梅生为匪首李鸿购军火,事觉,领事坐梅生罪仅监禁,仁堪上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论之。又洋人忻爱珩遍谒守令,募捐义学,无游历护照。仁堪请关道送领事查办,复议无照私入内地,应按中国律法科罪。虽皆未果行,时论韪之。
郡地多冈垅,旱易成灾,仁堪以设渠塘为急务,不欲扰民,捐廉为倡。驰书乞诸亲旧,商富感而输助,得钱三万缗,开塘二千三百有奇,沟渠闸坝以百计。
十八年秋,丹阳大祲,恩赈之外,劝绅商捐赀,全活甚众。又假官钱于民,使勿卖牛,名曰牛赈。
调苏州,已积劳致疾,日坐谳局清积案,风采动一时。甫三阅月,猝病卒,时论惜之。镇江士民列政绩,箐请大吏上闻,谓其“视民事如家事,一以扶植善类、培养元气为任,卓然有古循吏风。”诏允宣付史馆立传,以表循良。
(选自《清史稿·列传266》)
【注释】①筅库:仓库。②丹阳教案:光绪十七年(1891)四月二十五日,江苏丹阳百姓发现教会墓地埋葬儿童尸首七十余具,育婴堂内亦无一活婴,遂群起将教堂焚毁。官府速派兵弹压,激起了丹阳一带的反洋教反满清斗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典贵州……乡试典:主持 |
B.甫下车甫:刚刚 |
C.坤一迂之迂:迂腐 |
D.又假官钱于民假: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请罢颐和园工程吾其还也 |
B.夫出之筅库夜驰之沛公军 |
C.陈于总督刘坤一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D.以扶植善类、培养元气为任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俄罗斯索求伊犁,出使的大臣崇厚擅自签订条约,王仁堪和翰林院修撰曹鸿勋等人合上奏疏弹劾他。 |
B.丹阳教案时,王仁堪请求刘坤一能宽恕百姓,以安抚民心;另外发给百姓抚恤费,用来赡养他们的家族。 |
C.光绪十八年秋天,丹阳发生大灾,王仁堪除赈济之外,又劝士绅商人捐资救灾,得以保全活下来的人很多。 |
D.王仁堪调任苏州时已积劳成疾,但每天都处理积案,上任刚满三个月,突然病逝,当时的人们都很惋惜。 |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计臣可执未动正款之说以告朝廷,朝廷何能执未动正款之说以谢天下?
(2)虽皆未果行,时论韪之。
(3)视民事如家事,一以扶植善类、培养元气为任,卓然有古循吏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何武者,寿之骁卒也,故为步卒将,戍霍岳。岳产名荈①,有负其贩者,多强暴民。民不便,必诉于将。武之至也,责其强暴者,尽擒而械之。俟薄围②,将申太守,请杀之。强暴之党惧且死,乃诬诉武于寿守,且曰:“不顺守命,擅生杀于外。”寿之守严悍不可犯,苟闻不便于民,虽剧僚贵吏,皆得辱杀之。至是,闻武罪,如乳虎遇触、怒蝮遭伤,其将害也,可知矣。乃命劲将勇卒囚武至府。武固知理可申,然不夺守严悍,必当受枉刑,乃乐而俟死矣。至则守怒而责武以其过。武善媚对,又肢体魁然,乃投石拔距③之类也,守雅爱是类,翻然释之,黜其职一级。武曰:“吾今日不归地下,真守之赐也。请得以命报。”居未久,寿之指邑曰枞阳,野寇四起,其邑将危。武请于守曰:“此真某毕命之秋也。”守壮之,复其故职,奉命为贰将,领偏师,自间道入枞阳。不意伏盗发于丛翳间,兵尽骇逃,武独斗死。
(皮)日休曰:武之受谤,不当其刑,况其死乎?如非武心者,纵免死,其心不能无愤也,况感分用命哉?呜呼!古之士事上遇谤,当职遭辱,苟其君免之,必以愤报。破家亡国者可胜道哉!春秋弑其君三十六,其中未必不由是而致者也。武一卒也,独有是心。呜呼!今之士事上当职,苟遇谤遭辱无是心者,吾又不知武一卒也。
(唐•皮日休《何武传》)
注:①荈(chuǎn):晚茶。②薄围:文状聚齐。③投石拔距:一种练武游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责其强暴者,尽擒而械之械:用镣铐拘禁 |
B.况感分用命哉分:区别、区分 |
C.当职遭辱,苟其君免之当:主持、执掌 |
D.其中未必不由是而致者也致:导致、招致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何武在遭到冤枉时却能“其心无愤”的一组是
①武之至也,责其强暴者,尽擒而械之②守怒而责武以其过。武善媚对
③此真某毕命之秋也④守壮之,复其故职
⑤兵尽骇逃,武独斗死。⑥武一卒也,独有是心。
A.③④⑤ | B.②③⑥ | C.①②⑤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霍山盛产有名的晚茶。那些贩卖茶叶的人大多强暴、欺侮百姓,何武作为步卒将到任后,责令被欺辱的百姓擒住他们并严惩。 |
B.何武因受到他人的诬告,被囚禁到州府。太守怒气冲冲地指责何武的过错,何武不仅没申诉,相反还很好地顺着太守的意思应对。 |
C.面对太守的指责,何武没有冒犯太守的威严;再加上太守和何武都非常喜欢一种练武的游戏,因而何武被无罪释放。 |
D.何武遭遇诽谤却心无怨愤,反能为对方献出生命,其宽广的胸襟实在异于常人。正出于赞颂何武胸怀的这一目的,皮日休创作了本文。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闻不便于民,虽剧僚贵吏,皆得辱杀之。
(2)武固知理可申,然不夺守严悍,必当受枉刑,乃乐而俟死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
①数罟不入洿池②数口之家 ③范增数目项王④媒人去数日⑤识盈虚之有数
A.①② | B.②③ | C.④⑤ | D.②④ |
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A.谷不可胜食也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
B.勿夺其时夺项王天下者 |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
D.非我也,兵也行军用兵之道 |
翻译下面句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第一段和第二段中,孟子分别提出了发展生产的哪三条措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①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②无走,四顾无告。而君无恤,日夜饮酒,令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梁肉。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③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奉数之策以随百官之吏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驱及之康④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雨。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损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钟,薪橑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②敝撤:艰难的样子。③乐:喜欢、乐意。④康:大路。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能歌者致:使……到来 | B.委之百姓委:任命 |
C.徒行见公曰徒:步行 | D.兼于涂而不能逮 逮:赶上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令国致乐不已 /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 | B.三请,不见许 / 徒行见公曰 |
C.公驱,及之康内 / 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 D.晏子乃返 /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惟夫子之令(是听)。 | B.(景公)令趋驾追晏子其家。 |
C.(但)无乐有上矣。 | D.后(于三日)者,若不用令之罪。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
①遂分家粟于氓
②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③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④公出舍,损肉撤酒。
⑤三日,吏告毕上。
⑥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①②⑤ | B.②④⑤ | C.①③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
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
C.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
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 |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婴 奉 数 之 策 以 随 百 官 之 吏 民 饥 饿 穷 约 而 无 告 使 上 淫 湎 失 本 而 不 恤 婴 之 罪 大 矣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
(2)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shěn)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节选自《泷冈阡表》,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庇为生庇:依靠 |
B.间御酒食御:进用 |
C.屡废而叹废:停止,搁置 |
D.其心厚于仁者 厚:厚道,忠厚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成为欧阳修父亲“必将有后”的依据的一组是()
①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②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
③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④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
⑤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
A.①④⑤ | B.②③⑤ | C.①②④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泷冈阡表》是一篇墓志文。泷冈是地名,阡是墓道,表即墓碑。这种文体是表彰先人生前的德行,刻在坟前的碑石上,以供后人瞻仰的。 |
B.这段文字借祖母的口述,道出父亲生前从政所持有的执著、仁爱的精神。 |
C.文章在表现父亲高尚人格的同时,也描写了母亲对他的慈爱和厚望。 |
D.全段文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不加雕饰,流露出作者对父亲崇敬之情。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