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判断及其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自掊击于世者也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
B.又奚以自多壮语后置 |
C.有购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状语后置 |
D.宋人有耕者定语后置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查伊璜,浙人,清明饮野寺中,见殿前有古钟,大于两石瓮,而上下土痕手迹,滑然如新。疑之。俯窥其下,有竹筐受八升许,不知所贮何物。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乃坐饮以伺其人;居无何,有乞儿入,携所得糗糒①,堆累钟下。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已复合之乃去,移时复来,探取食之。食已复探,轻若启椟。一座尽骇。查问:“若个男儿胡行乞?”答以:“啖噉多,无佣者。”查以其健,劝投行伍,乞人愀然虑无阶。查遂携归饵之,计其食,略倍五六人。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
后十余年,查犹子令于闽,有吴将军六一者,忽来通谒。款谈间,问:“伊璜是君何人?”答言:“为诸父行。与将军何处有素?”曰:“是我师也。十年之别,颇复忆念。烦致先生一赐临也。”漫应之。自念叔名贤,何得武弟子?会伊璜至,因告之,伊璜茫不记忆。因其问讯之殷,即命仆马,投刺于门。将军趋出,逆诸大门之外。视之,殊昧生平。窃疑将军误,而将军伛偻益恭。肃客入,深启三四关,忽见女子往来,知为私廨②,屏足立。将军又揖之。少间登堂,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既坐,方拟展问,将军颐少动,一姬捧朝服至,将军遽起更衣,查不知其何为。众妪捉袖整衿讫,先命数人撩查座上不使动,而后朝拜,如觐君父。查大愕,莫解所以。拜已,以便服侍坐。笑曰:“先生不忆举钟之乞人耶?”查乃悟。既而华筵高列,家乐作于下。酒阑,群姬列侍。将军入室,请衽何趾③,乃去。
查醉起迟,将军已于寝门三问矣。查不自安,辞欲返,将军投辖④下钥,锢闭之。见将军日无别作,惟点数姬婢养厮卒,及骡马服用器具,督造记籍,戒无亏漏。查以将军家政,故未深叩。一日,执籍谓查曰:“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喝。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以半奉先生。”查愕然不受,将军不听。出藏镪数万,亦两置之。按籍点照,古玩床几,堂内外罗列几满。查固止之,将军不顾。稽婢仆姓名已,即今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百声悚应。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阗咽并发,乃返别查。后查以修史一案,株连被收,卒得免,皆将军力也。
异史氏曰:“厚施而不问其名,真侠烈古丈夫哉!而将军之报,其慷慨豪爽,尤千古所仅见。如此胸襟,自不应老于沟渎,以是知两贤之相遇,非偶然也。”
注释:①糗糒:干粮。②廨:官吏办事的地方。③请衽何趾:语出《礼记•曲礼》注:“设卧④辖:车轴两头的金属键,用以挡住车轮不使脱落。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吴六一“将军之报”的一组是()
①因其问讯之殷,即命仆马,投刺于门②窃疑将军误,而将军伛偻益恭③稽婢仆姓名已,即今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④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以半奉先生⑤而后朝拜,如觐君父 ⑥后查以修史一案,株连被收,卒得免,皆将军力也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伊璜与吴六一的相遇颇富传奇色彩,查伊璜因在野寺中见一乞丐力大无比,却靠行乞为生,便鼓励其从军立功,并写信推荐,同时以金钱相赠。 |
B.十年后,查伊璜侄子到福建任职,吴六一将军前去拜谒,并热情邀请查伊璜与其会面,适逢查伊璜赴闽,但却对吴六一将军茫然不觉。 |
C.查伊璜对吴六一颇感惊异,便登门拜访吴六一则恭迎门外,延请至内堂,并大礼参拜,令其错愕不已,此时查伊璜方知事情原委。 |
D.吴六一知恩图报,将其家产一半分给查伊璜,并亲自命人将其送于查家后查璜牵扯修史案中,因吴六一全力维护,方得以免除刑罚。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
译文:
(2)如此胸襟,自不应老于沟渎,以是知两贤之相遇,非偶然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有改动)
[注]①生口:指俘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竟从安议![]() |
B.书连上辄寝寝:搁置 |
C.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遮:拦阻 |
D.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诛:诛杀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袁安严肃正直的一组是 ()
①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②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③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④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
⑤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⑥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
A.①③⑥ | B.②④⑥ | C.①④⑤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朝廷先交给楚郡审理,刘英供词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到任后深入调查,严加审理,掌握了大量证据,力排众议,当即释放了四百多家无罪的人。 |
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其他)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上书力谏,甚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了十多次。 |
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守正不移,直言敢谏,不怕得罪贵戚。窦景专掌大权,指使门客公然夺百姓财物,袁安弹劾窦景,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
译文:
(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译文:
(3)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①,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②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山人:山居者,指隐士。②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舍于娄公所舍:居住 |
B.非特深山之中特:只,仅仅 |
C.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诱:欺骗 |
D.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意:意义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乎不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B.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但以刘日薄西山 |
C.今夫乾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D.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伪隐者讽刺否定的一项是()
①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②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
③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④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
⑤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⑥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A.①②⑤ | B.①④⑤ | C.②③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生是作者的朋友,他认为娄公既清廉又高洁,是一个居于闹市的真隐士,所以希望作者为娄公的“市隐斋”写一篇记。 |
B.作者认为,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之所,不一定非要躲到深山老林住在蓬蒿茅草之下才算隐居。 |
C.古人认为“隐”有小大之别,“小隐”因为道行不深,为避免见到引起欲望的东西扰乱内心,所以要躲到山林中;“大隐”因为道行高深,可以不被外物所诱,所以可以隐在朝市中。 |
D.作者最后说起韩伯休的故事,是以韩伯休不求显达的淡泊心性来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隐者,从而说明娄公本是要与世隔绝的,批评姓李的朋友替娄公求取书斋之记,违背了娄公本意。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译:
(2)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译:
(3)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
译: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而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欧阳修认为梅圣俞的诗能写得那么好的原因是什么?(用四个字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人郭绍虞说:“诗话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诗话之体,亦可谓创自欧阳氏矣。”后人集欧阳修论诗内容,编成一部论诗的集子,其名称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与友人论门人书
顾炎武
伏承来教,勤勤恳恳,闵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然欲使之效曩者二三先生,招门徒,立名誉,以光显于世,则私心有所不愿也。若乃西汉之传经,弟子常千余人,而位富者至公卿,下者亦为博士,以名其学,可不谓荣欤,而班史乃断之曰:“盖禄利之路然也。”故以夫子之门人,且学干禄。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而况于今日乎?
今之为禄利者,其无藉于经术也审矣。穷年所习不过应试之文,而问以本经,犹茫然不知为何语,盖举唐以来帖括之浅而又废之。其无意于学也,传之非一世矣,矧纳赀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惟贫而不能徙业者,百人之中尚有一二。读书而又皆躁竞之徒,欲速成以名于世,语之以五经则不愿学,语之以白沙、阳明之语录,则欣然矣,以其袭而取之易也。其中小有才华者,颇好为诗,而今日之诗,亦可以不学而作。吾行天下见诗与语录之刻,堆几积案,殆于瓦釜雷鸣,而叩之以二南、雅颂之义,不能说也。于此时而将行吾之道,其谁从之?“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若徇众人之好而自贬其学,以来天下之人,而广其名誉,则是枉道以从人,而我亦将有所不暇。惟是斯道之在天下,必有时而兴,而君子之教人有私淑艾者,虽去之百世而犹若同堂也。所著《日知录》三十余卷,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惟多写数本以贻之同好,庶不为恶其害己者之所去,而有王者起,得以酌取焉,其亦可以毕区区之愿矣。
夫道之污隆,各以其时,若为己而不求名,则无不可以自勉。鄙哉硁硁所以异于今之先生者如此。高明何以教之!
注:帖括:唐宋科举士子为对付科举死记硬背经书的一种方法。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年学,不至于谷。谷:傣禄。 |
B.其无藉于经术也审矣。审:明白。 |
C.而叩之以二南、雅颂之义。叩:考查。 |
D.则是枉道以从人。枉:歪曲。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顾炎武不招徒授学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
①夫子之门人,且学干禄。 ②今之为禄利者,其无藉于经术也审矣。 ③其无意于学也,传之非一世矣。 ④读书而又皆躁竞之徒。 ⑤今日之诗,亦可以不学而作。 ⑥君子之教人有私淑艾者。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②③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顾炎武看到从孔子那时一直到他所在的时代,就没有真正肯专心向学的人,于是他没有接受友人招收门徒的建议。 |
B.顾炎武坚信只要有真学问,后来总会有同心相印的人出现,彼此哪怕相距百世之久也会像是同在一室似的近亲。 |
C.顾炎武在阐明自己不愿招收门徒的同时,还表明了自己的心愿与追求。显示了他不甘随波逐流务求虚名的人品。 |
D.援引典故,列举事实,巧作类比,笔法灵活,说明充分,可以说是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最显著的特色。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闵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 惟多写数本以贻之同好,庶不为恶其害己者之所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