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一种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生物膜结构,以及在它们上发生的生化反应。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欠妥当的一项是( )
A.①具有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功能,②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B.如果A中的02被B利用,至少要穿过4层生物膜 |
C.B中的[H]是丙酮酸分解为C02时产生的 |
D.B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以增大化学反应的膜面积,从而为适应其功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
某同学为了观察渗透现象,设计了如下实验:用猪的膀胱膜将一漏斗口封住,再在漏斗里装上清水,然后把漏斗浸入盛有质量分数的10%的NaCl溶液(Na+和Cl-可自由透过半透膜)的烧杯中,并使漏斗管内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一样高,但他始终没有观察到渗透现象。那么,他应该怎样改进实验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A.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换成质量分数为30%的NaCl溶液 |
B.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改装在漏斗里,清水装在烧杯中 |
C.把猪的膀胱膜换成其他半透膜 |
D.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换成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 |
(2008年济宁质检)U型管中装有两种不同的溶液R及S,两者被一半透膜(X)隔开(如图a所示)。与S相比,R为低渗溶液(即浓度较低)。图中黑色的深浅即代表浓度的高低。当U型管内达到平衡时,U型管两侧溶液高度及浓度分别是怎样的(参看图b)()
A.右侧较高,两溶液浓度相等 |
B.右侧较高,且右侧浓度较高 |
C.左侧较高,且左侧浓度较低 |
D.两侧高度相等,且浓度相同 |
下图中甲、乙、丙表示某植物体相邻的3个细胞,它们的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与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实验材料及外界溶液有关的正确叙述分别是()
①实验材料必须是成熟的植物活组织细胞
②细胞液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和判断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程度
③细胞液必须有颜色,否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④外界溶液的浓度应适中,不能过低或过高
⑤外界溶液必须对细胞无毒害
⑥外界溶液的浓度无特殊要求,任何浓度均可以
A.①②;④⑤ | B.①③;④⑤ | C.①②;⑤⑥ | D.①③;⑤⑥ |
假定将甲、乙两个植物表皮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两种溶液的浓度均比细胞液浓度高。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两细胞的变化是()
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
B.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乙细胞随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
C.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甲细胞随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
D.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