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动、植物细胞的直径一般在10~100微米之间。生物体细胞体积趋向于减小的原因是( )
A.受细胞核所控制的范围制约
B.相对面积大,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C.相对面积小,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D.以上A、B两项内容都是其原因
右图表示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模拟实验。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若Y是蛋白质,X是mRNA,则试管内还要有其他RNA |
B.若X是GTTGTACAA,Y含有U,则试管内必须加入逆转录酶 |
C.若X与Y都是DNA,则试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 |
D.若X是RNA,Y是DNA,则试管内必须加入DNA连接酶 |
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分子( )
A.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 |
B.连续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10个 |
C.4种含氮碱基A∶T∶G∶C=3∶3∶7∶7 |
D.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种 |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只有在离心后的沉淀物中才能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 |
B.在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 |
D.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
右图中的a和b分别表示在理想状态下和在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曲线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如果种群数量趋近于K值,表示空间全部尚未被利用,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 |
B.如果种群数量趋近于零,表示几乎全部空间尚未被利用,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接近于“J”型 |
C.当种群数量由零逐渐增大到K值时,表示种群增长的“剩余空间”逐渐缩小,种群数量不再增长 |
D.阴影部分表示种群内个体数 |
下图为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以下说法正确的
A.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
B.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有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
C.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
D.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