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学常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静静的顿河》、《一个人的遭遇》的作者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他曾于1965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
B.《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祝福》、《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
C.《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小说展现了捕鱼老人圣地亚哥在重压下仍保持的优雅风度,这种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者成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 |
D.《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作品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展现了贾府的“与别家不同”。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对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厌:满足 |
B.侯生摄敝衣冠摄:整理 |
C.如姬资之三年资:资助 |
D.如惠语以让单于让:责备 |
对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疏忽 | B.超乘者三百乘超:跳跃 |
C.又欲肆其西封肆:肆意 | D.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
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释:释放 | 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尝试 |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致谢 | D.北救赵而西却秦却:打退 |
下列句子按顺序编为四组,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可以用来很好地描述科学研究的过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第一境,为准备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二境,为探索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第三境,为豁朗期。周立伟先生认为在这之后应该还有一种境界,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种变化是科学研究第四境的形象说明。
②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科学研究进一步深化与探索的过程,令人遐想。
③看吧,小溪流到了尽头. 仿佛到了绝地,忽然云霭从远处升起,云天一色,时隐时现,多么美妙的变化啊。
④“行到水穷处”讲的是实践检验,“坐看云起时”讲的是理论升华,为验证期。
A.①③②④ | B.②④①③ | C.②③①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