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学常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静静的顿河》、《一个人的遭遇》的作者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他曾于1965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
B.《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祝福》、《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
C.《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小说展现了捕鱼老人圣地亚哥在重压下仍保持的优雅风度,这种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者成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 |
D.《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作品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展现了贾府的“与别家不同”。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一般阅报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发生或经过的情形的报告,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 |
B.有些人常常在言谈之中流露出一种精神重负和苦闷,觉得数学和物理实在太枯燥、 太乏味了。 |
C.大家决定本月25日前去曲阜参观“三孔”,以完成“走近孔子”的专题研究。 |
D.只要雨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 |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们怎么能不抓住大好时光,潜心学习呢? |
B.如何看待“特殊工作制”,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见解,可谓见仁见智。 |
C.天花乱坠的促销手段,往往在最终解释权的包装下大行于市。 |
D.我认为要把一些耳熟能详的词说明白,并非易事,往往需要下一番功夫。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①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②恨私心有所不尽
③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④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⑤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⑥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⑦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⑧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⑨莅中国而抚四夷也⑩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11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12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A.①②③⑤⑩ | B.②④⑦○11○12 |
C.①④⑤⑦⑧○12 | D.③⑥⑧⑨⑩ |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 | 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 |
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 | 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 |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③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④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⑤宁许以负秦曲⑥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⑦左右欲刃相如⑧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⑨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⑩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A.①⑤⑨/②④⑦/③⑥/⑧⑩ | B.①④/②⑥⑦/③/⑤⑨/⑧⑩ |
C.①⑤⑨/②④⑩/③⑥/⑦⑧ | D.①④/②⑩/③⑤/⑥⑦/⑧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