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
B西方兵器制造知识
C西方历史地理知识
D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人们在历史的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遭遇,全球史观/侵犯 |
B.欧洲/文明遭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 |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遭遇 |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遭遇 |
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①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②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
③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 ④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2011年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中国深圳胜利举办,这为中国南京成功举办2014年世界青奥会提供了经验。为迎接青奥会,某中学准备在校园网上创办一个与南京历史相关的网页。请你阅读下列有关图片的解说词,其中准确的是
A.图l: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B.图2:《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C.图3:中华民国的建立,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
D.图4:渡江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
据记载,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洋语、及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重则致杀身之祸。陈旭麓先生将其概括成“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这里的“某一时期”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 B.维新变法时期 |
C.义和团运动时期 | D.辛亥革命时期 |
2010年11—12月,第1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墨西哥坎昆拉召开,各国政要在此讨论拯救地球、遏制全球变暖的整体行动方案,最终通过了两项决议。其实我国古代人民早就有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如西周律法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唐律》中更是划出禁伐区和禁猎区等。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我国古代就意识到全球变暖问题 | B.加强国际合作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手段 |
C.立法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 D.重视生态平衡自古就是全球关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