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制的采用是出乎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预料的。十月革命后,当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宣布俄国各族人民都享有直至分离和成立独立国家的自决权时,俄国各少数民族更倾向于分离,而不是联合。随着沙俄这座“民族牢狱”被彻底冲破,各民族回到自己的“民族院落里去”,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列宁认为,少数民族之所以要分离,关键在于它们对俄罗斯人的不信任、仇恨。所以,要使少数民族尽量不再要求分离,就必须用事实、用让步来消除它们的疑虑,取得它们的信任。作为一种让步政策的联邦制,换取了异族的支持和统一联盟国家的建立。
结合材料,说明俄国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联邦制。
辨析:我们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但对它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因此,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对于我们来说更为重要。
《人民日报》报道,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内蒙古有207万公顷的草地变为耕地,换来的却是134万亩公顷草地的荒漠化。20世纪90年代,内蒙古东部5个盟市估计有97万公顷的草原变为耕地。专家估算,开垦1公顷草地将导致3公顷草地的沙化。一首顺口溜就非常形象:一年开荒,二年打粮,三年五年变沙梁。加上超载放牧、滥伐树木和滥挖药材,加剧了草原的沙化、退化。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人们应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2)请你为防止草原沙化、退化提出几点建议。
在举世瞩目的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举行之时,阳光普照,晴空万里。其实在5月9日早晨,莫斯科上空还有不少阴云。但随着红场阅兵仪式的开始,天气逐渐好转。据报道,在庆典活动开始前半个小时,在气象部门的配合下,俄空军的11架由伊尔—18和安—12运输机改装而成的特种飞机满载液氮和碘化银飞赴莫斯科周边地区的10个空域作业,实施特别“人工变晴”,将带雨的云彩拦截并“击落”在莫斯科空域以外,为莫斯科提供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天空。
试分析“人工驱雨”体现的哲学道理。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又是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不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谈不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为什么说“坚持马克思主义又是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
随着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人们的道德选择也从单一走向多样。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必须形成有凝聚力的一元主体形态和道德导向,要反对淡化主体道德的倾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1)上述材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观点?
(2)运用这一观点说明我们为什么必须形成有凝聚力的一元主体形态和道德导向,要反对淡化主体道德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