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材料二:

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驴象之争

美国两党“驴象之争”的漫画
(驴:继续重新计票,直到得到我们要的结果。
象:停止重新计票,在我们知道究竟谁获胜之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二所示内容源于哪位启蒙思想家的什么思想?该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3)读材料二,简述美国三权分立的体制是如何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
(4)材料三反映美国政治生活的什么内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二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遏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美国《独立宣言》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独立宣言》,西方的政权理论和形式有哪些变化?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11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地改革,党和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帝(公元467年一499年)是北魏第七位皇帝,谥号孝文皇帝。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了均田令,495年正式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指北宋时期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清除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立意虽好,但并未处理好具体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与反对者间长期反复地争斗,导致处于被批评的局面,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次改革在背景和目的上有何相同之处?
(2)从内容看两次改革的侧重点各是什么?改革的成效如何?
(3)两次改革各自的反对势力有哪些?列举王安石变法中“反对者”最不满的措施。
(4)我们从以上改革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华东师范大学人才学教授叶忠海认为,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及民风的不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人才景观。
主题一 “江浙现象”
从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到两院院士,在中国的顶尖级人才中,江浙籍人士均占有最高的比例。江浙地区学风浓厚,自南宋以来就是有名的“才子乏乡”。据统计,明清时期该地区共产生了202名状元。
(1)江浙地区被誉为“才子之乡”为何是“自南宋以来”?
主题二 “岭南英杰”
至鸦片战争,这个古老的国度不情愿地敞开了大门,中国地域人才分布,也有了新的坐标系。国学大师胡朴安评价说,“粤人好大喜新……有能以新学说、新主义相号召者,倡者一而和者千,数日之内,全省为之相应。”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学大师胡朴安所说的这种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并用两个以上史实论证他所说的历史现象。
主题三 “硅谷——人才高地”
硅谷地处美国加州北部旧金山湾以南,早期以硅芯片的设计与制造著称,因而得名。后来其他高群技产业蓬勃发展,硅谷的名称现泛指所有高技术产业。目前有大大小小电子工业公司一万家以上,是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也是信息产业人才的集中地,目前在这里集结着美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人才达百万以上,科学院院士在硅谷任职的就有近千人,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达30多人。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硅谷所在的美国西部地区得以发展的历史因素。
人才分布总是在历史与地理两个维度上交错,时至今日,人们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更为多元化。人才的范畴不再拘泥于学术及研究领域,各行的佼佼者,只要有一技之长,皆可称为“人才”,“天生我材必有用”。
(4)请以深圳为例谈谈人才聚集的条件。综上所述,你是如何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

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战争的存在,更有对和平的追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十六条(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该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联盟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亲爱的温斯顿:哈里和乔治·马歇尔所要告诉你的一切,均是我由衷之言。你我两国人民要求开辟一个战场,以便卸下俄国人肩上的压力。两国人民很有智慧,完全能够看到俄国人今天所杀死的德国人和所摧毁的装备比你我两国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即使还没得到全盘的成功,这毕竟是一个巨大的收获。必须实现这个计划!只有这样,叙利亚和埃及才能较为安全。纵使德国人发现了我们的计划,也毫不足惧。祝你百事顺利。叫哈里早点休息,并且让他听从美国海军医官富尔顿的指示,我派遣他作为享有全权的特级护理。
永远忠于你的F.D.罗斯福
── 摘自1942年4月罗斯福致丘吉尔的信
材料三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决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以防止侵略并消除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的战争原因,都是必要的。
──雅尔塔会议公报
材料四《魂断蓝桥》电影简介: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国际联盟提出了哪些有利于维护和平的原则?简要评价国际联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的主张和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美国态度转变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会议的主要精神。
(4)概括材料四所反映的主题思想。

一战和二战,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极大的伤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8月4日,巴黎)法国士兵迈着整齐步伐穿过街道,引吭高歌首:“这是阿尔萨斯,这是洛林,这是我们的阿尔萨斯,啊,啊,啊,啊!”唱到最后一个“啊”字,歌声化成一片胜利的欢呼。
——(美)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
材料二法国士兵路易·迈雷(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生)在1916年曾经写下一段内心独白:“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吗?……1916年的士兵不是为了阿尔萨斯而战,也不是为了毁灭德国,更不是为了祖国。”
——(法)雅克·梅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四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物理学理论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爱因斯坦得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士兵们的战争信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简要分析这些观点?
(3)结合材料四,爱因斯坦整个一生都忠实地为没有战争的世界而奋斗,请举两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