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7世纪末,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微粒状的物质组成的。不久,惠更斯提出了光的波动说。主张光是一种波动。从这时到19世纪末,人们一直围绕光是微粒还是波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以一个“叛逆者”的姿态,经过不懈研究,尊重实验事实,敢于冲破禁区,创立了光的量子学说。这个学说一发表,立刻在科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人们议论纷纷。有一天,爱因斯坦的朋友别索问他:“光究竟是什么呢?是波还是微粒?要知道,二者不能并存!不是这个,就是那个。”听着朋友的话,爱因斯坦眼里闪耀着火花,脑中充满了神奇的灵感,他激动地说:“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为什么不可以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呢?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自然界喜欢矛盾……”由于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以及在理论物理学方面的其他研究,他荣获了1922年的诺贝尔奖。
请问,上述科学发现事实在辩证法和人们认识和发展真理方面有哪些启示?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有专家认为,岭南传统文化特色是广东发展文化产业的依托,但过于偏爱和依赖“粤味”,则难以跳出狭隘地域和“小传统”的限制,使广东的某些文化产业难以走出岭南。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意广东,使文化创意成为广东人的生活态度,让文化创意变为财富。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要“让文化创意变为财富”?

这是一组发生在公交车上的镜头:面对镜头中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和稚气未脱的学生,同学们有以下三种议论:“这不是一个文化问题,而是思想道德问题”;“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无关”;“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天生的。”

请你评价这三种观点。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9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颁布,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它的顺利实施,必将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重要作用。3月2日,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的有关情况,并表示将联手整顿食品安全。
请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国家为什么要如此重视《食品安全法》的贯彻落实情况?

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很重视扩大对企业的融资渠道,这是输“资金的血”,但不能忽视对企业家输“道德的血”,要让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这不仅是政府要求企业家对社会承担责任,更是对全体公民的殷殷期许。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为什么要对对企业家输“道德的血”?
(2)说明如何才能使全体公民都能流淌道德的血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