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地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这一论断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人们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地深化和向前推移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人不能服从自然,而是要改造自然 | B.人不仅要尊重规律,更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
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 | 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是第一位的 |
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段论述表明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B.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
C.世界上没有静止的事物 |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
据报载,“久耕托市”、“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欺实码”等入选2009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每一个网络流行语的背后无一不是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理性思考。这说明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C.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 D.物质是客观的,意识也是客观的 |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 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 D.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一论断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C.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