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以下哪个题目最可能是其原题?
| A.《甲午悲歌》 | B.《珍珠港祭》 | C.《台湾沦陷》 | D.《日寇投降》 |
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终其一生他的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 A.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被新兴地主阶级所采纳 |
| B.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
| C.孔子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
| D.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他的思想不感兴趣 |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
| A.孔子创办私学 |
| B.齐国设“稷下学宫” |
| C.汉武帝设立太学 |
| D.隋朝开创科举制 |
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这些看法产生的根源是()
| A.中国古代以民为本的思想传承 |
|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 C.吏治腐败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
| D.经世致用思潮导致的严谨学风 |
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
|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 B.倡导君民共主 |
| C.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 D.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
|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
|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
|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