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凤呜驿记
苏轼
始余丙申岁举进士,过扶风,求舍于馆人,既入,丕互居而出,次于逆旅。其后六年,为府从事。至数日,谒客于馆,视客之所居与其凡所资用,如官府,如庙观,如数世富人之宅。四方之至者,如归其家,皆乐而忘去。将去,既驾,虽马亦顾其皂而嘶。余召馆吏而问焉。吏日:“今太守宋公之所新也。自辛丑八月而公始至,既至逾月而兴功,五十有五日而成。用夫三万六千,木以根计,竹以竿计,瓦甓(pì砖)、坯、钉各以枚计,秸以石计者,二十一万四千七百二一有八。而民未始有知者。”余闻而心善之。
其明年,县令胡允文具石请书其事。余以为有足书者,乃书曰:古之君子不择居而安,安则乐。乐则喜从事,使人而皆喜从事,则天下何足治欤。后之君子,常有所不屑,使之居有所不屑,则躁,否则惰。躁则妄,惰则废,既妄且废,则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出于此,而不足怪。今夫宋公计其所历而累其勤,使无龃龉于世,则今且何为矣,而犹为此官哉。然而未尝有不屑之心。其治扶风也,视其卼臲(wù niè,惶惶不安)者而安植之,求其蒙茸者而疏理之,非特传舍而已,事复有小于传舍者,公未尝不尽心也。尝食刍豢者难于食菜,尝衣锦者难于衣布,尝为其大者不屑为其小,此天下之通患也。《诗》日:“岂弟(和乐平易)君子,民之父母。”所贵乎“岂弟”者,岂非以其不择居而安,安而乐,乐而喜从事欤?夫修传舍,诚无足书者,以传舍之修,而见公之不择居而安,安而乐,乐而喜从事者,则是真足书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求舍于馆人舍:住宿
B.太守宋公之所新也新:重新修缮
C.计其所历而累其勤累:劳累
D.视其卼臲者而安植之植:通“置”,安置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余召馆吏而问焉②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B.①余闻而心善之②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C.①则天下何足治欤②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D.①以传舍之修②舆薪之不见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考取功名后曾几次来到驿站,驿站变化之大,令作者惊叹不已。.作者在拜会客人之后准备离开,车驾准备好了,马却回望着马厩嘶鸣,舍不得离开。
B.文章对扶风郡守宋,充满赞誉,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择居而安,安而乐,乐而喜从事,更为重要的是他干事而不扰民。
C.文章用驿站前后变化之大、古今君子行事的不同等方面进行对比,突出了郡守宋公的业绩和高尚品德。
D.本文构思独特,名为驿站写记,意却不在驿站本身,实则以小见大,从驿站的变化着笔,落实到为人为官之道。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材料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③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未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④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⑤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齐安,即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②陂陁(tuó):
高低起伏。不平坦。③乱流:横渡江水。④褰(qiān)裳:提起衣服。⑤寓:寓世,
住在人世。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庐:结庐,居住。
B.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易:容易。
C.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委:归,付。
D.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姑:暂且。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武昌诸山“萧然绝俗”的景象平¨苏轼“适意为悦”的心境的一组是()
A.①其旁古术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②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B.①依山临壑,隐蔽松枥②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
C.①风止日出,江水伏息②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D.①羊肠九曲而获少平②风云变化,林麓向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谪迁黄州,不居武昌,因此文章先从苏轼好游武昌诸山写起,指出其在黄冈二年“不知其久”的原因。这是为叙述建亭武昌铺垫,显出苏轼在失意遭遇中善于自得其乐。
B.文章最后具体议论苏轼追求的乐趣是“以适意为悦”。这就委婉地说明苏轼建亭的目的,也是他处世为人的态度。
C.这篇文章记述了作者重建武昌九曲亭的由来,表现出作者游乐山水中自有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意绪。
D.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景致美、人情美、哲理美互为交融,浑然一体,耐人寻味。
12.(8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译文
②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译文:
(2)用叙线(/)给下面文中画横线的文言文断句。(3分)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
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
宿于山上。

(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1题。
世主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申公巫臣问曰:“王何为有忧也?”庄王曰:“吾闻诸侯之德,能自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霸,而与居不若其身者亡。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是以忧也。”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日犹恐惧,思索贤佐,此其先生者也。
昔者宋昭公出亡,谓其御曰:“吾知所以亡矣。”御者曰:“何哉?”昭公曰:“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吾君,丽者也;吾发言动事,朝臣数百人,无不曰:吾君,圣者也。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此其后生者也。
昔者郭君出郭,谓其御曰:“吾渴,欲饮。”御者进清酒。曰:“吾饥,欲食。”御者进干脯梁糗。曰:“何备也?”御者曰:“臣储之。”曰:“奚储之?”御者曰:“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曰:“子知吾且亡乎?”御者曰:“然。”曰:“何以不谏也?”御者曰:“君喜道谀而恶至言,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郭君作色而怒曰:“吾所以亡者诚何哉?”御者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曰:“夫贤者所以不为存而亡者,何也?”御曰:“天下无贤而君独贤,是以亡也。”伏轼而叹曰:“嗟乎!夫贤人如此苦乎?”于是身倦力解,枕御膝而卧。御自易以块,疏行而去。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此其不生者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六》)
【注释】本节选的上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问者曰:“古之知道者曰先生,何也?”曰:“犹言‘先醒'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昔者宋昭公出亡
侍御者数十人
C.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
君喜谀而恶至言
D.子知吾且亡乎
若属皆且为所虏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世主属于“生者”的一组是
①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
②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
③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
④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
⑤御者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
⑥伏轼而叹曰:“磋乎!夫贤人如此苦乎?”
A.①③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德行威望都很高,但还忧心忡仲,其最根本的原因是诸大夫的见解不如自己高明。
B.宋昭公在悟出自己出亡的原因之后,改操易行,安义行道,得以扬美名于宋。
C.郭君终未被御者点醒,穷途末路还陶醉在“独贤”的光环中,慨叹作贤者的不易。学科
D.本文用三个故事形象地诠释了“先生者”“后生者”“不生者”的区别,令人警醒。学
12.翻译与断句: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日犹恐惧,思索贤佐。
②谓其御曰:“吾知所以亡矣。”
③君喜道谀而恶至言,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
(2)用“/”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马仁瑀,大名夏津人。十余岁时,其父令就学,辄逃归。又遣于乡校习《孝经》,旬余不识一字。博士笞之,仁瑀夜中独往焚学堂,博士仅以身免。常集里中群儿数十人,与之戏,为行阵之状,自称将军,日与之约,鞭其后期者,群儿皆畏伏。又市果均给之,益相亲附。及长,善射,挽弓二百斤。
汉乾祐中,周祖镇邺,仁瑀年十六。周祖素闻其勇,既见,甚喜,留置左右。广顺初,补内殿直。世宗嗣位,命卫士习射苑中,仁瑀弓力最劲,而所发多中,赐锦袍、银带。会太原刘崇入寇,世宗亲征至高平,周师不利,诸将多引退。仁瑀谓众曰:“主辱臣死,安用我辈!”乃控弦跃马,挺身出阵射贼,毙者数十人,士气益振,大军乘之,崇遂败绩。世宗至上党,诸将坐失律诛者七十余人。擢仁瑀为弓箭控鹤直指挥使,及还京,又迁散指挥使。从征淮南,至楚州,攻水砦。砦中建飞楼高百尺余,世宗观之,相去殆二百步,楼上望卒厉声嫚骂,世宗怒甚,命左右射之,远莫能及。仁瑀引满,应弦而颠。及淮南平,身被数十创,赐以良药,迁内殿直都虞候。
先是,薛居正知贡举,仁瑀私嘱所与者,榜出,无其人。闻喜宴日,仁瑀酒酣,携所嘱者诣居正切责之。为御史中丞刘温叟所劾,帝优容之。王继勋以后族骄恣,凌蔑将帅,人毕引避。独仁瑀词气不相下,尝攘臂谷欧之。会帝将讲武郊外,遂欲相图,各勒所部兵私市白梃。太祖密知之,诏罢讲武,出仁瑀为密州防御使。
太祖征晋阳,命仁瑀率师巡边,至上谷、渔阳。契丹素闻仁瑀名,不敢出,因纵兵大掠,俘生口、牛羊数万计。明年,群盗起兖州,贼首周弼、毛袭甚勇悍,材貌奇伟,弼号曰“长脚龙”。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开宝四年,迁瀛州防御使。兄子尝因醉误杀平民,系狱当死。民家自言非有宿憾,但过误尔,愿以过失杀伤论。仁瑀曰:“我为长吏,而兄子杀人,此怙势尔,非过失也。岂敢以私亲而乱国法哉?”遂论如律,给民家布帛为棺殓具。太平兴国七年卒,年五十。赠河西军节度,葬事官给。
(《宋史•列传第三十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余岁时,其父令就学就:求(学),上(学)
B.日与之约,鞭其后期者鞭:鞭策,鼓励
C.毙死者数十人,士气益振振:振作,奋发
D.携所嘱者诣居正切责之诣:到,前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另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与之戏,为行阵之状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B.乃控弦跃马,挺身出阵射贼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王继勋以后族骄恣,凌蔑将帅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D.又遣于乡校习《孝经》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马仁瑀“英勇善战”的一项是()
①及长,善谢,挽弓二百斤
②乃控弦跃马,挺身出阵射贼,毙者数十人,士气益振
③仁瑀率帐下十余人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效遂宁
④及淮南平,身被数十创,赐以良药,迁内殿直都虞候
⑤仁瑀弓力最劲,而所发多中
⑥我为长吏,而兄子杀人,此怙势尔,非过失也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④D.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仁瑀从步就不喜欢读书,曾夜焚学堂,但却凉聚集乡里几十个孩童,玩行军打仗的游戏,自称为将军,成人后,力大善射。
B.马仁瑀十六岁就投奔周世宗,后随周世宗讨伐太原刘崇至高平,因战功被赐予锦袍、银带,并被提升为弓箭控鹤直指挥使。
C.马仁瑀曾密托薛居正让他所结交的人考中,但发榜之日却发现没有此人,闻喜宴日马仁瑀趁酒酣之时,赶到薛居正处予以痛切指责。
D.宋太祖曾出征晋阳,命马仁瑀率军巡边到上谷、渔阳一带,契丹素养闻仁瑀名,不敢出,马仁瑀趁机纵兵大肆抢掠,俘获百姓及牛羊数万计。
13.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世宗观之,相却殆二百步,楼上望卒厉声嫚骂,世宗怒甚,命左右射之,远莫能及。仁瑀引满,应弦而颠。
②兄子尝因醉误杀平民,系狱当死。民家自言非有宿憾,但过误尔,愿以过失杀伤论。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洪迈字景卢,皓季子也。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绍兴十五年始中第,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入为敕令所删定官。皓忤秦桧投闲,桧憾未已,御史汪勃论迈知其父不靖之谋,遂出添差教授福州。
乾道六年,除知赣州,起学宫,造浮梁,士民安之。郡兵素骄,小不如欲则跋扈,郡岁遣千人戍九江,是岁,或怵以至则留不复返,众遂反戈。民讹言相警,百姓汹惧。迈不为动,但遣一校婉说之,俾归营,众皆听,垂橐而入,徐诘什五长两人,械送浔阳,斩于市。辛卯岁饥,赣适中熟,迈移粟济邻郡。僚属有谏止者,迈笑曰:“秦、越瘠肥,臣子义耶?”寻知建宁府。富民有睚眦杀人衷刃篡狱者,久拒捕,迈正其罪,黥流岭外。
十一年,知婺州,婺军素无律,春给衣,欲以缗易帛,吏不可,则群呼啸聚于郡将之治,郡将惴恐,姑息如其欲。迈至,众狃前事,至以飞语榜谯门。迈以计逮捕四十有八人,置之理,党众相嗾,哄拥迈轿,迈曰:“彼罪人也,汝等何预?”众逡巡散去。迈戮首恶二人,枭之市,余黥挞有差,莫敢哗者。事闻,上语辅臣曰:“不谓书生能临事达权。”特迁敷文阁待制。
绍熙改元,进焕章阁学士、知绍兴府。过阙奏事,言新政宜以十渐为戒。上曰:“浙东民困于和市,卿往,为朕正之。”迈再拜曰:“誓尽力。”迈至郡,核实诡户四万八千三百有奇,所减绢以匹计者,略如其数。明年,再上章告老,进龙图阁学士。寻以端明殿学士致仕。
(节选自《宋史•洪迈列传》,有黝改。)
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迈移粟济邻郡济:帮助。
B.富民有睚眦杀人衷刃篡狱者衷:内心。
C.欲以缗易帛易:交换。
D.不谓书生能临事达权权:变通。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则群呼啸聚于郡将之治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①垂橐而入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C.①斩于市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①至以飞语榜谯门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洪迈执法严明的一组是
①起学宫,造浮梁,士民安之
②徐诘什五长两人,械送浔阳,斩于市
③迈正其罪,黥流岭外
①迈戮首恶二人,枭之市,余黥挞有差
⑤过阙奏事,言新政宜以十渐为戒
⑥核实诡户四万八千三百有奇,所减绢以匹计者,略如其数
A.①②⑤B.③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迈小时候,博览群书,过目不忘,后入朝为官;因其父得罪秦桧,秦桧怨恨不已,御史王勃判定洪迈知情不报,又把洪迈贬到福州。
B•乾道六年,在赣州任职,郡兵因害怕去戍守九江会被留下而回不来,就聚众闹事。洪迈临乱不慌,查出了两个领头的人,把他们斩首于浔阳。
C•任婺州知州时,因婺州军不守军纪、无理取闹、恶意诽谤,洪迈设计逮捕了四十多人,把他们绳之以法,深得皇帝赏识。
D•洪迈任绍兴知府时,到朝廷上奏事情,皇上委派他到浙东解决和市问题,他核对查实欺诈瞒骗的四万八千三百多户,但未能圆满完成任务。
1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兵素骄,小不如欲则跋扈。
(2)迈不为动,但遣一校婉说之,俾归营,众皆听。
(3)彼罪人也,汝等何预?

(12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
阳固,字敬安。性散傥,不拘小节。少任侠,好剑客,弗事生产。年二十六,始折节好学,遂博览篇籍,有文才。 .
太和中,从大将军宋王刘昶征艾阳。昶严暴,治军甚急,三军战栗无敢言者。固启谏,并面陈事宜。昶大怒,欲斩之,使监当攻道。回在军勇决,志意闲雅,了无惧色。昶甚奇之。军还,言之高祖。年三十余,始辟大将军府参军事。 .
初,世宗委任群下,不甚亲览,好桑门 之法。尚书令高肇以外戚权宠,专决朝事;又成阳王禧等并有衅故 ,宗室大臣,相见疏薄;而王畿民庶,劳敞益甚。固乃作《南北二都赋》,因以讽谏。 .
世宗末,中尉王显起宅既成,集僚属飧宴。酒酣问固曰:“此宅何如?”固对日:“晏婴湫隘,流称于今;丰屋生灾,著于《周易》。此盖同传舍耳,唯有德能卒。愿公勉之。”显默然。他日又谓固曰:“吾作太府卿,库藏充实,卿以为何如?”固对曰:“公收百官之禄四分之一,州郡赃赎悉入京藏,以此充府,未足为多。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哉!”显大不悦,以此衔固。又有人间固于显,显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 .
既无事役,遂阖门自守,著《演赜赋》,以明幽微通塞之事。 .
肃宗即位,大军征硖石,敕为仆射李平行台七兵郎。平奇固勇敢,军中大事悉与谋之。又命固节度水军,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军罢,太傅、清河王怿举固,除步兵校尉,领汝南王悦耶中令。寻加宁远将军。时悦年少,行多不法,屑近小人。固上疏切谏,以感动悦,悦甚敬惮之。怿大悦,以为举得其人。丁母忧,号慕毁病,杖而能起。练禅之后,犹酒肉不进。时田年逾五十,而丧过于哀,乡党亲族咸叹服焉。 .
神龟末,清河王怿领太尉,辟固从事中郎。属怿被害,元义秉政,朝野震悚。怿诸子及门生吏僚莫不虑祸,隐避不出,素为怿所厚者弥不自安。固以尝被辟命,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仆射游肇闻而叹曰:“虽栾布、王脩何以尚也?君子哉若人!” .
固刚直雅正,不畏强御,居官清洁,家无余财。终殁之日,室徒四壁,无以供丧,亲故为其棺敛焉。 (节选自《魏书》) .
注:①桑门,即“沙门”,佛教专指依戒律出家修道的人。②衅故:罪行。 .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二十六,始折节好学折:改变 .
B.始辟大将军府参军事辟:征召 .
C.显大不悦,以此衔固衔:贬谪官职 .
D.以明幽微通塞之事明:表明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军还,言之高祖②邪曲之害公也 .
B.①因以讽谏②相如因持壁却立 .
C.①以为举得其人②吾其还也 .
D.①既无事役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阳固“不畏强御”的一组是 .
①固启谏,并面陈事宜。②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哉!③以明幽微通塞之事。④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⑤怿大悦.以为举得其人。⑥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 .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 D.③④⑥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阳固性格洒脱大方,不拘小节。年轻时,好行侠仗义,不营正事。到二十六岁时,开始转变,勤奋好学。 .
B. 面对严暴的将军,阳固敢于直谏,凭勇敢果决终获认可;面对敌人,他有勇有谋,设奇计取得胜利。 .
C. 皇帝昏庸,权臣专断,阳固写《南北二都赋》《演赜赋》讽谏;中尉王显侈奢自夸,他毫不客气,直言相劝。 .
D. 阳固为人至孝至义。母亲去世,他“丧过于哀”,让人叹服;为报清河王知遇之恩,他不顾安危,“尽哀恸哭”,令人敬佩。 .
.1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
(1)昶严暴,治军甚急,三军战粟无敢言者。(3分) .
(2)又有人问固于显,显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3分) .
(3)虽栾布、王倚何以尚也?君子哉若人!(4分)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