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一段时间以来,文化市场上掀起了“红色经典”改编热。“庄严的历史人生思考成为嬉皮笑脸的市井闹剧,侠肝义胆的英雄成为小肚鸡肠利欲熏心的政客,卖国求荣无恶不作的汉奸成为侠骨柔情的义士……”在漫无边际的扩充与稀释中,名著被涂改得面目全非,经典只剩下一个被借来赚钱的壳。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①这是文化市场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的表现
②这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③这与经济利益的驱动有密切的关系
④这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电视连续剧《沂蒙》是临沂继大型红色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电影《沂蒙六姐妹》后推出的一部文艺精品,其播出掀起收视热潮,获第四届CCTv电视剧“最佳热播剧奖’’和“最高收视率奖”。回答15—16题。
15.《沂蒙》从唯物史观和民族大义的高度,创新思维,将发生在沂蒙老区的真人真事,通”过原汁原味、质朴真实的拍摄手法和场景设置以及平实的方言和朴实的表演,彰显了沂蒙人民的人性光辉和人格魅力。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旋律作品创作的源泉
③艺术来源于客观,灵感来自于主观
④要积极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
A.①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沂蒙》用“红嫂”式的质朴表现“红嫂”的崇高,真实地展示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壮歌。这表明
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对于民族精神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③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内涵是相同的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09年,我国政府继续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持续扩大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10月8日,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在“欧洲的中心”比利时开幕,这是我国继中法文化年后,在欧洲举办的最大规模文化活动,被欧洲人称为“来自中国的诱惑”,也让世界见证着“中国元素的精彩”。这说明
①全面吸收,消除差异,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9年10月召开的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指出,世界各种形态媒体,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处,求同存异,交流互鉴。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A.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B.大众传媒已经取代旧传媒
C.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人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B.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某校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举办“歌唱祖国”校园合唱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庆祝祖国60华诞,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这样做是基于

A.文化是指人类的全部的精神活动
B.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
D.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接受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