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8年12月18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材料一  由于30年前的真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材料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中的哪些道理?
  材料二 学生要真切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应该主动去农村参加社会实践,这也是某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学分指标之一。
  (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青年学生参加农村社会实践,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文化消费总量平稳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文化消费总量过低,居民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不足1/4;适合农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是得不到满足;文化设施和活动匮乏,某些农民农闲和不打工时都以麻将打发时间,赌博、迷信等不良风气乘虚而入。
  (3)针对上述材料反映问题,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不断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2009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公布。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6次锁定“三农”,共提出28点措施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意见》指出,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也曾说,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人口大省,农业和农村发展事关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
请运用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说明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扩内需保增长的作用。

材料三:目前,农民增收的基础、仍比较薄弱,增收的渠道仍比较缺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要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材料四: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土地流转的新模式有什么经济意义?
(4)结合材料三,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简要说明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5)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扩大农村需求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义。
(6)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有什么意义?

材料一:1978年开始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我国农村生产力,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迫切要求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简要说明中央出台允许农民土地流转政策的哲学依据。

材料一 : 30年前,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决定。30年后的今天,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阶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适时作出决定,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情况下,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使“土地向规模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中央要求各地在试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各地情况的土地流转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1)结合材料一,谈谈党的农村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是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

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趋势图
















图1


图2
注:数据由国家统计局2008年11月发布。
(1)图1、2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并据此说明要促进我国当前经济平稳发展应实行怎样的财政政策。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人们怎样才能正确把握经济运行规律以推动经济发展。
(3)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哲学依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