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4月,身在欧洲的梁启超给北京外交委员会发了一个电报:“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下列选项与材料相关的是
A.民族意识觉醒 | B.革命取代改良 | C.国民大革命爆发 | D.新文化运动兴起 |
引发“二次革命”的历史事件是
A.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 B.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
C.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 | D.袁世凯制造“宋教仁案” |
清王朝统治的结束,表明中国
A.封建统治的结束 |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
C.君主立宪制度的破产 | D.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庄严宣布:“对外要将清政府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而后在《告各友邦书》中,重申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益。南京临时政府的这种变化表明其在此期间的主要目的是
A.延续帝国主义的中立态度 | B.获得帝国主义的外交承认 |
C.换取帝国主义的经济援助 | D.集中力量对付清政府和袁世凯 |
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
B.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 |
C.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