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实验验证青蛙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体积未增加。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用具:新采集的青蛙受精卵若干粒、金鱼藻、池水、40%福尔马林溶液(杀死动物并有防腐作用)、放大镜、广口瓶等。
(3)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两个广口瓶,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1号瓶中注入2/3澄清的池水并放入一些金鱼藻;2号瓶注入等量的40%福尔马林溶液。
第二步:用放大镜观测新采集的青蛙受精卵,并记录其体积大小。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讨论:本实验是如何设置对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有两纯合小麦品种,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一个是矮秆不抗锈病 (ddtt)。采用不同的方法,利用这两品种可培育出矮杆抗锈病新品种。下图为培育过程的部分图解。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A组F2中所得矮秆抗锈病类型的基因型是。
(2)B组F2中的矮秆抗锈病类型还不能直接利用,原因是,但通过处理,可以直接产生理想的矮抗品种,其基因型是。
(3)C组育种方法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一般来说,该育种方法成功率不高,从该种变异的特点上分析,其原因是和。
(4) 通常情况下,上述三种育种方法中,耗时最短的育种方法是组。
下图表示基因控制胰岛素合成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交替排列构成。
(2)若该图表示以(甲或乙)链为模板合成丙链,则该过程称为,催化该过程的酶主要是。
(3)若甲链和丙链共含有200个碱基,且A︰T︰G︰C=2︰1︰3︰3,则含碱基U个。
(4)图示X结构中完成的是过程,图中甘氨酸的密码子是。控制该蛋白合成的基因中,决定…甘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谷氨酸——…的模板链是图中的链。
(12分,每空2分,第(4)小题4分)公鸡和母鸡在鸡冠的结构上存在区别,通常公鸡的鸡冠较大、肉垂较大、颜色鲜艳;而母鸡的鸡冠较小、肉垂较小、颜色暗淡。假如已知鸡的鸡冠结构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而且所有母鸡的鸡冠都是小鸡冠,但是公鸡可以是大鸡冠也可以是小鸡冠。现用都是小鸡冠的一对公鸡和母鸡交配,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亲代性状 |
子代性状 |
比例 |
小鸡冠母鸡小鸡冠公鸡 |
小鸡冠母鸡 |
100% |
小鸡冠公鸡:大鸡冠公鸡 |
3 : 1 |
(1)亲代都是小鸡冠,而在子代出现了小鸡冠和大鸡冠,这是一种现象,子代中母
鸡的鸡冠都是小鸡冠,而公鸡可以是大、小鸡冠都有,这说明表现型跟有关。
(2)控制小鸡冠的遗传过程中遵循定律。
(3)该子代母鸡的基因型是:。
(4)若基因型Aa的母鸡与大鸡冠的公鸡杂交,请用遗传图解的形式表示此杂交过程。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2分,每空2分,第(3)小题4分)在高等动物Z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经历时间依次为G1期为8h、S期6h、G2期5h、M期1h。HU(羟基脲)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对S期以外的细胞无影响,但可以阻止细胞进入S期而停留在G1/S交界(看作G1期细胞)。科学家利用Z细胞和HU做了如下实验,每组设置多个重复样品。
①A组:培养液+ Z细胞+ HU(用生理盐水配置)
B组:培养液+ Z细胞+ 生理盐水
②培养14h后,检测统计A、B两组各时期细胞数所占百分比(第一次检测)。
③将A组中的HU全部洗脱,更换新鲜培养液培养10h,再向A组中加入HU。
④培养12h时间后,检测统计A、B两组各时期细胞数所占百分比(第二次检测)。
请回答:
(1)A组培养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处于______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
(2)G1期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S期的启动需要一
种蛋白质分子作为启动信号,这种蛋白质在S期之前合成并存在于S期全过程中。若
将S期和G1期细胞融合,则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时间将________(填“不变”或“提
前”或“延后”)。
(3)①设计一张表格,并将A、B两组第一次检测统计的预测结果填入表中。
②A组的第二次检测统计结果是。
(8分,每空1分)下图是测定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广口瓶装有碳酸氢钠溶液以维持溶液中二氧化碳浓度。
某兴趣小组利用上述装置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准备了3套装置,在暗室中用等强度(小于光饱和点)的绿光、蓝光、红光的灯源等距离地分别照射1- 3号装置,30min后停止光照,测量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体积(mL)。实验结果如下表:
![]() ![]() |
第1组 绿光 |
第2组 蓝光 |
第3组 红光 |
一 |
1.8 |
5.0 |
9.0 |
二 |
1.8 |
5.3 |
8.0 |
三 |
2.0 |
5.0 |
8.0 |
均值 |
1.87 |
5.1 |
8.3 |
(1)用这一方法测量得到的为光合作用速率。由于各组呼吸速率相同,故单位时间内收集的水量可作为光合速率的指标。
(2)由于二氧化碳浓度和光强度相同,故成为实验结果不同的限制因素。请比较3组叶绿体中ATP和NADPH浓度大小关系(用组别编号比较)。
(3)本实验将3套装置放入暗室的目的是。
(4)该实验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请指出其中一处:。
(5)图为在红、绿、蓝三种光的不同光强度和光合速率的关系。请以上述实验结果为依据,可知曲线为蓝光,能被(填色素种类)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