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出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1500—1599年 |
1600—1700年 |
1701—1800年 |
葡萄牙 |
705艘 |
371艘 |
196艘 |
荷兰 |
65艘 |
1770艘 |
2950艘 |
英格兰 |
— |
811 |
1861艘 |
欧洲合计 |
770艘 |
3161艘 |
6661艘 |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A.16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
B.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
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开辟新航路 |
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的趋势 |
西周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下列与“天下归心”相对应的是
A.世袭制 | B.分封制 |
C.宗法制 | D.礼乐制 |
右图是一幅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A.发达国家要求稳定国际汇兑 |
B.发展中国家争夺长期贷款 |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
下列文学作品中,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具体场景的是
①《西游记》②《红楼梦》
③《人间喜剧》④《等待戈多》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下图是19世纪后期某国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此时该国
A.军队在帝国占据重要地位 |
B.帝国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 |
C.联邦议会有权力罢免首相 |
D.首相有权力组成责任内阁 |
1963年8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部分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后的一天,法国总统戴高乐与前总理富尔一起商讨中国问题。次年1月27日,中法正式发表建交公报。下列对中法建交的背景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A.“一边倒”政策增强了中国实力 | B.中国在联合国内发挥了重大作用 |
C.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 D.世界范围核战争的危险已经消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