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这主要是突出英国是一个福利国家。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
| B.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积极性 |
| 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宇 |
| D.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
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就是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从这段话中,我们能读到的历史信息是
| A.孙中山存在大汉族主义的种族思想 |
| B.孙中山主张民族革命的目的其实是要实现民主共和 |
| C.孙中山把反对清王朝与反帝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 |
| D.孙中山革命的目的只是为了反对君主 |
胡锦涛主席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的“先驱”活动体现在
| A.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民主政治 | B.最早进行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
| C.最早领导推翻了封建制度 | D.最早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A.“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 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
|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
| D.“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 “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从上述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A.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
| C.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 D.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 |
下表是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的基本状况,这些投资
| 类别 |
工矿、纺织 |
铁路运输 |
| 数量 |
18个 |
364千米 |
| 投资额 |
1546万元 |
1251万元 |
A.是清政府“求富”的重要途径 B.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C.遏止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