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满载工业燃油的油轮,某年7月在图中海域沉没,船上燃油大量外泄。读图回答:
(1)该海域位于
A.南太平洋 B.北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大西洋
(2)此时油轮外泄的燃油将向方向的海域扩散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2009年3月初,我国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受某天气系统影响。表2为“华北平原甲、乙、丙三地(同纬度)三天气象资料”,读表一完成24~25题。
表 2
地 点 |
甲 |
乙 |
丙 |
||||||
日 期 |
1 |
2 |
3 |
1 |
2 |
3 |
1 |
2 |
3 |
最高气温(℃) |
12 |
0 |
2 |
12 |
3 |
3 |
12 |
13 |
4 |
最低气温(℃) |
2 |
-7 |
-6 |
4 |
-4 |
-5 |
4 |
5 |
-3 |
天气 |
晴 |
阴雨 |
晴 |
晴 |
阴雨 |
多云 |
晴 |
晴 |
阴雨 |
下列表示3月2日甲、乙、丙三地所处天气系统相对位置的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A.a | B.b | C.c | D.d |
3月2日丙地气温最高,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 | B.大气削弱作用弱 | C.大气逆辐射强 | D.受暖气团影响 |
图8中a、b、c、d四点为甲地反气旋过境时的风向。读图回答22--23题。图8中甲地
A.位于南半球 | B.位于北半球 | C.天气晴朗 | D.昼夜温差增大 |
图9中与a、甲、b一线近地面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A | B.B | C.C | D.D |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认真分析了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的关系后,进行了各种模拟演示,读理想大陆分布图,回答20—21题。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该小组在模拟演示中,发现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M地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
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 B.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
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 D.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
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如果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依然存在,有关M气候类型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径流季节变化大 | B.径流年际变化大 | C.河流无结冰现象 | D.河流含沙量大 |
图6为“年平均逐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部分,单位:×0.484W/㎡)”。读图回答18~19题。对甲、乙区域数值范围的判断,正确的是
A.50<甲<100 | B.100<甲<150 | C.150<乙<200 | D.200<乙<250 |
造成甲、乙区域数值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流经两区域洋流性质的差异 | B.两区域降水量的差异 |
C.两区域纬度位置的差异 | D.两区域大气环流的差异 |
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右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A.东北一西南向 | B.东西向 | C.西北一东南向 | D.南北向 |
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A.上、下部均陡峭 | 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
C.上、下部均平缓 |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