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荷兰20世纪50年代因为发现沿海地区蕴藏巨量天然气而迅速成为出口天然气为主业的国家。伴随巨大财富而来的,是创新动力的逐步萎缩、其他工业部门的衰落,以及国际竞争力的降低。到20世纪80年代初,荷兰终于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发展经济学把这种因自然资源的丰富反而拖累经济发展的经济现象,称为"荷兰病"。"荷兰病"现象印证了"福兮,祸之所伏"的哲学道理,体现了()     
①矛盾双方相互吸引和贯通的趋势

②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的趋势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制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们能看到苹果落地,却看不到规律。这是因为

A.苹果落地是现象
B.规律是人无法直接感知的
C.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
D.规律是现象的表现

“谁挥鞭策驰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制约客观规律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纷繁复杂的大自然,人们对它是无能为力的

下列对规律含义理解正确的有
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②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联系 ③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 ④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宋朝有位画家叫文与可,在他住所周围长满了竹子。他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叶、竹枝在各个不同时节的形态、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他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流传至今。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D.意识具有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特点

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左右(北京时间),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号发射的撞击器成功完成对坦普尔一号彗星的撞击。“深度撞击”号宇宙探测器所肩负的任务不仅仅是制造一次绚丽的人造天象,它要解答的是长久以来人类对于彗星本身、太阳系的形成、甚至生命起源的诸多疑问。这次成功的撞击充分说明

A.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
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