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中国地质科学院发表报告指出:除了煤之外,我国所有矿产资源都紧缺。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资源浪费、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试用所学的哲学道理分析上述材料。
科技革命使世界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一些国家结合自身条件,抓住机遇,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9世纪晚期,德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德国政府出面鼓励“技术接收”,1886年到1890年间,德国六大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德国依靠高度合理化的生产体制,将世界市场上合成工业的垄断权从英国人手里夺得。在国家的支持下,德国银行为本国公司提供大量资金,使它们能够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并有效利用研究成果,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德国正是依靠一种新的体制和社会机构,推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20世纪中后期,在一些传统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出现了一种新兴的工业区。如意大利的萨索洛,数百家以瓷砖生产为中心的中小企业,通过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实现了规模经济生产,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1)概括上引材料所述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则。
(2)简述这类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3)当今世界新的科技革命促进了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给我国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结合经济常识,从下表所列的几个方面说明国家应采取哪些战略或措施,促进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方面 |
战略或措施 |
(范例)工业化发展道路 |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优化产业结构 |
|
转变消费结构 |
|
对外开放 |
中国是一个劳动力丰富资本稀缺的国家。经过30年的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呈现如下特点:①中国从最初出口农产品,逐渐过渡到出口服装、电子、电器产品。随着产业结构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逐步壮大。
②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吸收外资连续15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400家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与分支机构。
根据以上材料,简述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胡锦涛在伦敦金融峰会上指出:“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继续显现,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支撑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根基没有动摇。”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基本态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主要原因。
为了支持与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国家在贷款、税收等方面推出了多项优惠扶持政策。
(1)经济生活知识告诉我们,"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的劳动年龄之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的社会职业"。请参照就业概念,谈谈什么是创业。
(2)大学生创业对自己和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
同仁堂,中国民族药业一块响当当的招牌,这个1669诞生的老字号“和人”药铺如今发展成为拥有两个上市公司、总资产达30亿元的现代化国有药业集团,经营网点延伸到美国、英国、马来西亚等国。一家药店300多年长盛不衰、奥秘何在?是道德信念创造了奇迹。同仁堂制药的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药力。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