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
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
D.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
每一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由此可见()
A.整体功能等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 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 |
C.部分是整体中间的一部分 | D.整体和部分的功能是相同的 |
2009年启动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增加了对农民养老的“财政补贴”。中央财政对西部省份的补助比例为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80%,中部地区为60%,东部发达省份则逐省确定。中央财政补助的比例逐地区、逐省确定体现了()
A.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 B.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 D.矛盾具有特殊性 |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指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的十七大之后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的用人标准。这样的用人标准体现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
C.一切从实际出发 | D.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这两句话明确指出了()
A.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
B.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是一回事 |
C.物质概念就是各个具体物的简单相加 |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
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想法,清末的梁启超、吴趼人、陆士谔等名人在作品中就提出过。最绝的大概要数1910年32岁的沪上小说家陆士谔在他的幻想作品《新中国》里虚构了在100年后的上海浦东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具体情形,甚至对黄浦江大桥也赋予了具体形象。百年之前的"预言",竟如此神奇、精准地应验了,着实让人拍案称奇。这说明()
A.梦想源于客观现实,现实是梦想的能动反映 |
B.超越现实的预言能精准应验不断发展的现实 |
C.符合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的预言可以推测未来 |
D.相对独立的社会预言促进上海世博的成功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