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19世纪50年代英国历史大事简表:

年代
历史事件
1850
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21%
1851
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1854
参与克里米亚战争
1856
同法国发动对华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7
从英国爆发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波及欧洲各国。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8
撤销具有垄断性质的东印度公司,取消了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

请完成:
(1)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会处于这种地位?
(2)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和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说明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3)英国这一时期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参与克里米亚战争、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4)“撤销具有垄断性质的东印度公司,取消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这些措施是在什么思想的影响下实施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中国近代史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漫画: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 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材料三反映了哪个国家的代议制形式?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两国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的不同。
(3)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点?联系两国实际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对各自政治、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材料二美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各州对他州的法令、官方文件和诉讼应有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他州的公民不得歧视,各州的公民享有平等的特权和豁免权;各州相互有义务引渡逃犯。
美国宪法第六条规定: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均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触。
美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以上两项制度的共性,对此你有何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孙文学说·第八章“有志竞成”》
材料二 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1986年9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认为欧洲“犹有社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为避免类似革命的发生,他先后提出过哪些具体举措?
(2)据材料二,概述毛泽东改善民生的基本主张。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改善民生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占世界比重的两个显著变化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两个特点的历史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传孟子受业于子思,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鲁国、滕国、薛国等。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
——译自《孟子》
材料二:苏格拉底坐牢时,听见隔壁牢房里有个新来的犯人在哼歌,那是一首新歌,他以前从未听过。苏格拉底急忙请求唱歌的狱友教他那首新歌。
监牢里的人都知道苏格拉底是死囚,行刑日期迫近。听了他的请求,唱歌的囚犯很吃惊:“您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被处决了吗?”
“我当然知道。”苏格拉底轻松地回答。
“那您为什么还要学新歌呢?”狱友不解地问。
这位伟人回答说:“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一首歌。”
——《环球时报》2005年09月12日 第二十版( [美]安东尼·曼罗王悦 编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孟子的“仁政”学说为什么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2)材料二中苏格拉底临近死期还要学唱新歌包含了他怎样的信念? 除此之外,他还有哪些思想主张?
(3)孟子和苏格拉底的遭遇反映出当时中国和希腊的学术研究面临的共同难题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