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这是因为( )
①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改造客观世界
③内因决定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④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A.① |
B.①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经济工作会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体现的主要哲理是
A.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
B.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抓主流 |
C.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相互联系着 |
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靠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 | 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 |
C.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 D.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
“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完美无瑕。这体现了
A.系统优化的方法 |
B.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
C.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进世界的转变 |
D.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 |
“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无人成功种植蔬菜。我国某农学专家坚信,粮食作物能生长的地方一定能种蔬菜。他在总结前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墒情、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等措施,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他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邓小平说:“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
②马克思主义是革命和建设中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④先进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