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下列生产模式中,适宜当地发展的是

A.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B.发展鱼塘台田农业生产
C.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发挥当地的人才优势
D.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发挥当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势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1950年,著名地理学家Peltier根据全球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划分出大、中、小三种不同的受某种外力侵蚀强度区域。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其中对A区域不作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
材料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侵蚀强度划分图(见图)。

直接受该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

A.北美五大湖 B.黄河壶口瀑布 C.长江三角洲 D.沙漠的风蚀城堡

据图分析,下列区域中该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是:

A.南方低山丘陵 B.刚果盆地 C.纳米布沙漠 D.远东山地

2009国际天文年是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全球性活动,希望通过天文观察,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他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从而激发个人的探索发现精神。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读图,有关描述太阳活动与昼夜电离层电子浓度的高度分布特征正确的是:

A.电离层电子浓度最高值出现的高度,白天高于夜间
B.电离层电子浓度太阳活动高年要大于太阳活动低年
C.100—200千米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随高度上升而增大
D.白天,100千米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在/ CM-3及以上

浙江在浙江安吉天荒坪建立大型天文观察站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杭州,天文科研力量强 B.天荒坪蓄能电站提供充足电力
C.地处竹乡,生态环境好,吸引游客推广天文科普 D.海拔高,空气洁净,便于天象观察

读世界某区域轮廓图,图中虚线MN为晨昏线。此时乙岛东北部降水量大于西南部。完成下列各题。

此时,图中A港的昼长约为:

A.13时13分 B.12时40分
C.11时20分 D.11时左右

甲地区商品率较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种植园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下图中M地在某纬线上,N、P两地在某经线上并与M点所在纬线对称分布,NP两地相距20°,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若N地5时20分日出,M的纬度为15°,这时的月份可能是:

A.12月 B.2月 C.6月 D.10月

若N地18时20分太阳已落,P地仍斜阳普照,这一季节:

A.我国江南地区收割早稻 B.美国大平原小麦返青
C.青尼罗河处于枯水期 D.巴西高原草木凋零

在甘肃陇南万象洞的一根石笋上,记录了中国过去1820年的气候变化史,更隐藏着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密码。从公元530年到850年的这个时间段里,包含了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和唐代的大部分时间。在此期间季风逐渐减弱,然后在公元860年突然降到最低点,随后虽又回升了一些,但保持低水平的稳定,之后又在910年到930年之间突然下降,而这个时间正好对应唐王朝衰落的时间。而随后的60年,季风急剧增强,在980年出现一个峰值。直到1020年,季风强度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研究者把从960年到1020年这段时期称为“宋代强季风期”。读公元190年以来季风强弱示意图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与气温的关联表,回答下列各题。

朝代
冷暖期
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
晋(265-420年)
寒冷期
匈奴族
南宋(1127-1279年)
寒冷期
蒙古族
元(1279-1368年)
寒冷期
蒙古族
清(1644-1911年)
寒冷期
满族


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季风强弱和王朝兴衰关系不大
B.季风强度处于一种波动上升变化的状态
C.季风的减弱对应王朝的更替 
D.季风通过影响人们思想变化而导致古代王朝的兴衰

下列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与气温的关联表的理解,正确的是:

A.此时农牧界线向南迁移 B.中原(南方)地区气温没有变化
C.少数民族地区洪涝灾害频繁 D.冬季风减弱,导致气候寒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