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 C.海水侵蚀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2.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A.积雪融水 B.湖泊水 C.深层地下水 D.冰川融水
3.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下游地区人口迁往上游 B.臭氧层空洞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4.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温度下降 B.温度升高 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D.过量灌溉
5.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
A.增加移民 B.提高人口素质 C.扩大耕地面积 D.保育天然植被
2011年10月31日,世界第70亿人口在菲律宾诞生,世界人口问题再次被人们关注。读甲、乙、丙三国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显示丙国的人口死亡率高于甲国,下列原因最可信的是
A.人口增长过快 | B.人口老龄化 |
C.自然灾害 | D.战争 |
与乙国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
下图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随四季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D地位于
A.南极点 | B.南极圈上 | C.南极圈内 | D.南极圈外 |
当AB两条线相交时,两地
A.白昼等长 |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 C.正午日影同向 | D.季节相同 |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景部分为7月7日,完成下列问题甲地的时间为
A.15时 | B.9时 | C.3时 | D.12时 |
北京时间为
A.6日8时 | B.7日8时 | C.6日20时 | D.7日20时 |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地球公转至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昼极夜的范围呈扩大趋势 |
B.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呈缩小的趋势 |
C.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且直射点向北移动 |
D.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
黄赤交角增大,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A.北极圈以北范围增大,南极圈以南范围缩小 |
B.地球上有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 |
C.北极点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
D.中纬度地区夏季昼将增长,冬季夜将增长 |
有关北京时间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京所在东8区的区时 | B.东经120°的地方时 |
C.北京所在经度的地方时 | D.全国目前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